發明毛筆的大將軍蒙恬

發明毛筆的大將軍蒙恬

傳說,毛筆是兩千多年以前的戰國時期由蒙恬發明的。

公元前223年,蒙恬領兵與楚國交戰。為瞭讓秦王及時瞭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定期寫戰況遞給秦王。

在蒙恬那個時候,紙還 沒有發明,筆也沒有完全成形。人們用竹簽蘸瞭墨將字寫在絲做的絹佈上,這種“筆”稱作“聿”。“聿”硬硬的很不方便。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聿”的念頭,現在,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瞭。

戰鬥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瞭幾隻野兔子回營,由於打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一隻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瞭彎彎扭扭的痕跡。蒙恬見瞭,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聿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後,他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佈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不像樣子。蒙恬又試瞭幾次,還 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浪費瞭。他一氣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進瞭門前的一個山石坑裡。

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無意之中,他發現瞭山石坑裡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聿”。蒙恬將它撿瞭起來,用手指捏瞭捏,發現兔毛濕漉漉的,毛色變得更白瞭。他心中一動,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裡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瞭墨汁,寫起定來非常流暢,字體也顯得圓潤起來。原來,山石坑裡的水含有石灰質,經堿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

由於這支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瞭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筆”。

想一想:發明來源於創意和靈感,隻要你不斷的觀察思考和想像,你就會有所收獲的。隻要你堅持著這個好習慣,什麼都有可能。

《幼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