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三強的愛國故事,錢三強的小故事

科學巨匠錢三強

1913年,錢三強出身於一個書香世傢,他的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傢,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是進步刊物《新青年》的積極支持者。在這樣一個充滿進步思想的傢庭裡成長起來的錢三強,從小就對知識充滿瞭無限的渴望,七歲時他便進入由蔡元培、沈尹默等進步人士創辦的孔德學校學習。在這所當時最為開明的新式學校裡,錢三強接受瞭全面而又先進的教育。在北京大學理科預科班裡,錢三強與科學結下瞭深厚的情緣,這一牽手便是一輩子。就是在這個時候,他被物理學和電磁學深深地吸引,於是考進瞭清華大學物理系。在這個學術氛圍濃厚、教學嚴謹、學風端正的校園裡,錢三強汲取著知識的精華,陶醉在科學的世界裡,為日後的發展儲備著力量。1936年,他以畢業論文90分的優異成績,完成瞭他的大學學業,並在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傢嚴濟慈手下做助理。助理的工作是瑣碎而又枯躁的,似乎距離科學研究十分遙遠,清華大學嚴謹認真的校風深深地影響著他,他沒有眼高手低,而是認認真真做好手裡的每一項工作,細致入微,力爭完美。

1937年,錢三強為瞭獲取更多的科學知識,帶著眾人的期望,依依不舍地離開瞭親人,離開瞭故土,駛向大洋彼岸的法國,奔向知識的海洋,隻為日後祖國科學研究事業的蓬勃發展而充實自己。

錢三強在巴黎的整整11年,是與科學研究朝夕相伴的11年。他披星戴月,每天要在實驗室待上十幾個小時,生活的唯一內容就是研究。錢三強的知識儲備也在逐步增長中,從最初的物理工作到後來的化學工作,從最初的鐳學研究所到後來的原子核化學實驗室,他的知識面在逐步拓寬,他對科學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巴黎,他不僅學到瞭科學技術,還 深刻領悟瞭科學思想、科學道德。1940年,錢三強獲得瞭法國國傢博士學位。

在科學研究的領域,錢三強是幸運的,他不僅在世界第一流科學傢的教誨下學習和工作,還 有幸目睹瞭人類一次偉大的科學發現——核裂變。

在法國11年的勤奮學習和工作使錢三強獲得瞭最高的獎賞,正當他的事業如日中天時,他卻踏上回國的征程。1948年夏,錢三強帶著對祖國深深的思念之情回來瞭,他要用這十幾年的科學研究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戰爭退去,和平到來,國傢經濟建設及科技發展被逐漸提上日程。人民需要他的時刻到來瞭,回報祖國的時刻到來瞭,錢三強懷揣著國傢領導人的殷切期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中。正當大傢齊心協力奮戰在原子能開創的第一線時,蘇聯卻單方面終止瞭兩國簽訂的新技術協定,撤走瞭全部專傢,給我國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帶來瞭致命打擊。憤怒化作瞭力量,科技工作者並沒有被嚇倒,他們在錢三強的領導下,振作精神,埋頭苦幹,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研究,終於成為繼美、蘇、法之後第四個能制造擴散分離膜的國傢,同時成功地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大型通用計算機,成功地承擔瞭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內爆分析和計算工作。

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核力量,錢三強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加入到研制核武器的隊伍中,從此與核武器的研究相依相伴。

科學研究就像錢三強的影子一樣,時刻跟隨,伴他終生。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因病去世,終年79歲。

錢三強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拼搏的一生。他的生活裡沒有自己,隻有愛國使命;沒有鮮花與掌聲,隻有默默無聞的工作;沒有五彩繽紛,隻有始終如一的科學研究。他認真地扮演著自己傳播科學的角色,不計得失,終其一生,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為原子彈的成功研制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立下瞭不朽的功勛。

錢三強的愛國故事

《愛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