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1960年9月10日,我國第一次用自行研制的國產燃料成功地發射瞭一顆近程彈道導彈。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
2003年10月1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登空成功。
2007年10月24日,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
近些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迅速,也走在瞭世界航天事業的前列。自2003年到現在,我國已經實現瞭載人航天飛船繞地球環行、人在太空中行走等。我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奠基者正是錢學森。
錢學森1911年12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23年9月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1929年9月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1935年,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師從世界著名工程力學教授馮·卡門,先後獲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航空、數學博士學位。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的研究,並與導師共同完成瞭高速空氣動力學方面的研究課題,建立瞭“卡門—錢”近似公式,從而在28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傢。
1948年,錢學森為瞭準備回國,退出美國空軍科學顧問團,辭去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職務。得知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和夫人蔣英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商量著早日從美國趕回祖國,為自己的國傢效力。此時的美國,以麥卡錫為首對共產黨人實行全面追查,並在全美國掀起瞭一股驅使雇員效忠美國政府的歇斯 底裡的狂潮。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瞭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這使他非常氣憤。1950年夏,為瞭順利返回祖國,他向加州理工學院提出回國探親。然而,錢學森萬萬沒想到,他的回國意願竟釀成瞭一場劫難。美國海軍部次長惡狠狠地說:“錢學森知道所有美國導彈工程的核心機密,一個錢學森抵得上五個海軍陸戰師,我寧可把這個傢夥槍斃瞭,也不能放他回紅色中國去!”錢學森因此遭受無理羈留達五年之久。
1955年10月,經過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終於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瞭祖國。
1953年,錢學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並開拓瞭高溫高壓的新領域。自1958年4月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瞭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瞭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除瞭在火箭、導彈、航天事業上的卓越貢獻,錢學森在應用力學領域、空氣動力學及固體力學方面更是作瞭開拓性研究,揭示瞭可壓縮邊界層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並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除此之外,錢學森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還 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傢和國民經濟建設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瞭社會系統。他發展瞭系統學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在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領域、思維科學理論、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等方面貢獻瞭巨大的力量。
錢學森於2009年10月31日永遠地離開瞭我們,享年98歲。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位功勛卓著的“中國航天之父”“國傢傑出貢獻科學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