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連橫親秦

129 連橫親秦 

逢侯醜回到楚國報告瞭經過,楚懷王氣得直翻白眼,罵著說:“張儀果然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我得拿住他,吃他的肉,才解恨哪。”公元前312年(周顯王的孫子周赧王3年,楚懷王17年,秦惠文王26年),楚懷王拜屈匄[gai四聲]為大將,逢侯醜為副將,率領十萬兵馬去打秦國。秦惠文王拜魏章為大將,甘茂為副將,也發十萬兵馬,跟楚國對敵。同時還叫齊國助戰。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領大軍助戰。楚國受到兩面夾攻,一連氣敗瞭幾仗。屈匄、逢侯醜都陣亡瞭。十萬人馬剩下的不過兩三萬,連楚國漢中的土地六百多裡,都給秦國奪瞭去。全國動搖起來。韓國、魏國一見楚國打瞭敗仗,都趁火打劫,發兵去侵略楚國的邊疆。楚懷王急得直撓頭皮,隻好打發大夫屈原上齊國去謝罪,叫客卿陳軫上秦國兵營去求和,情願再割兩座城,作為禮物。楚國從此大喪元氣。

魏章派人回去報告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說:“用不著割兩座城,我情願把商於的土地來調換楚國黔中[在湖南省沅陵縣西;黔qian二聲]的土地。要是楚王願意,我們就立刻退兵。”魏章把這話回報瞭楚懷王。這時候,楚懷王恨的是張儀。他倒不在乎土地,就說:“用不著調換。隻要秦王把張儀十十交十十出來,我情願奉送黔中的土地。”

秦國那些氣恨張儀的大臣對秦王說:“拿一個人換幾百裡土地,這是再便宜沒有的瞭!”秦王說:“這……這哪兒成啊?”張儀說:“那有什麼吶?死我一個人,得瞭黔中的土地,我已經夠體面的瞭,再說我還許死不瞭吶。”秦惠文王就讓他去瞭。

張儀到瞭楚國,楚懷王把他押起來,打算挑個日子,把他宰瞭祭祀太廟。張儀買通左右,告訴瞭靳尚。靳尚又買通瞭楚懷王最十寵十十愛十的一個美人兒鄭袖,叫她勸楚懷王釋放張儀。就這麼著,兩個親信的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楚懷王活瞭心。再說黔中的土地究竟不願意送給人傢,他就把張儀放回秦國去瞭。

張儀回到秦國,叫魏章退兵,又勸秦惠文王退還漢中一半的土地。重新跟楚國和好。楚懷王高興瞭,直說張儀真夠朋友。

秦惠文王為瞭張儀的功勞,賞給他五座城,還封他為武信君,叫他去周遊列國,推行“連橫”計策。張儀先去見齊宣王,對他說:“楚王已經把他女兒許配給秦國的太子,秦王也已經把他女兒許配給楚王的小兒子。兩個大國成瞭親傢瞭。韓、趙、魏、燕四國為瞭想保全自己,一個個全都送點土地給秦國,如今五國都跟秦國十十交十十好,怎麼大王反倒孤單起來瞭吶?要是秦王叫韓、魏兩國來打貴國的南邊,叫趙國來打臨淄、即墨,秦國自己再發大軍,大王怎麼辦吶?到那時候,再打算去跟秦國十十交十十好,可就晚瞭。如今的局勢,明擺在眼前,誰跟秦國十十交十十好,就能平安無事;誰要跟秦國作對,可就保不住瞭。請大王細細地想想。”齊宣王給他連拍帶嚇唬地說服瞭。孟子當時還呆在齊國,知道齊宣王也不能聽他的話施行仁政,隻好離開瞭齊國。他以後也像孔子那樣從事於著作和教導門生瞭。

張儀到瞭趙國,對趙武靈王[趙肅侯的兒子]說:“如今楚國跟秦國做瞭兒女親傢,韓國早歸順瞭秦國,齊國也送禮求和。強大的國傢都跟秦國聯合到一塊兒,隻有趙國孤孤單單的四面全是敵人,不是太危險瞭嗎?秦王要是統率著秦、楚、齊、韓、魏幾國的大軍打進來,把貴國分瞭,大王可怎麼辦吶?到那時候,大王再想跟秦國去十十交十十好,可就來不及瞭。”趙王也給他嚇唬住瞭。

張儀到瞭燕國,對燕國的新君燕昭王也來瞭這麼一套連蒙帶嚇的話,燕昭王就把洹水東邊的五座城獻給秦王。

張儀把齊王、趙王、燕王說得願意歸順秦國之後,連橫親秦的計策可就成功瞭。他挺得意地回秦國去。他還沒到咸十陽十,秦惠文王死瞭。太子即位,就是秦武王。秦武王是個粗人,脾氣挺十直爽。他做太子的時候,就看不慣張儀,平常反對張儀的一些大臣都在秦武王跟前給他說壞話。秦武王準備不用張儀。張儀一到咸十陽十,就知道自己的職位靠不住瞭。他對秦武王說:“聽說齊王特別恨我,說我騙瞭他,一定要跟我報仇。咱們就借著這個因由,也能得到點好處。我情願辭別大王,上魏國去。齊王一知道我在魏國,準去攻打。大王趁著齊國跟魏國打仗的時候,發兵去打韓國,把韓國收下來,就可以一道打到成周去。周朝的天下可就是大王的瞭。”秦武王正想去看看天王的京都,就賞瞭張儀三十輛車馬,叫他上魏國去。魏襄王挺歡迎他,還真拜他為相國。

齊宣王當初聽瞭張儀的話,還以為韓、趙、魏已經跟秦國和好瞭,自己不能不跟他們在一塊兒。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張儀借著齊國作為幌子去威脅別的諸侯。他哪兒能不生氣吶?這會兒聽說秦惠文王死瞭,就叫相國田文通知各國,重新訂立盟約,合縱抗秦,自己當瞭縱約長。齊宣王還出瞭個賞格:“誰拿住張儀,就送誰十座城。”這回聽說魏國拜張儀為相國,他就發兵去打大梁。

魏襄王急得什麼似的,他跟張儀商量。張儀請他放心。他打發心腹馮喜打扮成楚國人去見齊宣王,對他說:“聽說大王恨透瞭張儀,真的嗎?”齊宣王說:“不假!”馮喜說:“要是大王真恨他,就不該幫他。”齊宣王說:“誰幫他來著?”馮喜說:“我從咸十陽十來,聽說張儀離開秦國是個計。秦王料著張儀到瞭魏國,大王準要跟魏國開仗,他就趁這時候去打韓國,然後好去侵犯成周,奪取天王的地位。秦王這才送給張儀三十輛車馬,叫他上大梁去。如今大王果然去打魏國,這不是入瞭他們的圈套瞭嗎?”齊宣王說:“哎呀,我差點上瞭當。”他趕緊把軍隊撤回,不打魏國。魏襄王可就更加信任張儀瞭。張儀終於完成瞭他的連橫計策。沒有多少日子他得瞭重病,死在魏國。那時候正是公元前309年(周赧王6年)。

評:蘇秦和張儀其實是一模一樣的縱橫傢,世人隻是看到兩人的結局不同就給予截然不同的兩種評價,隻能說這是功利主義赤十裸十裸十地體現。司馬遷說這兩個人真是“傾危之士”,而實際上正是那個時代造就瞭這樣的人才。由於戰爭殺伐是戰國時代的主旋律,所以縱橫傢們才能憑借一張嘴決定是否發動戰爭、戰爭的雙方是誰或是改變戰場的形式。在足夠混亂的局勢下,權變之才的十陰十謀詭計才能有施展的空間,這正是亂世出鬼才的道理。

一般認為,戰國時能與秦國爭奪天下的主要還是楚國和齊國。雖然最後抵抗秦國最得力的國傢是趙國,但那隻是因為楚國和齊國在之前就已元氣大傷。本節開始楚懷王戰敗於秦國和齊國的聯軍就是楚國國力損傷的開始,之後他一敗再敗,導致楚國無力再與秦國爭勝。這是後話,下節我們先看看秦惠文王的繼任秦武王有哪些作為。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