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六百裡和六裡
蘇秦死瞭之後,他那假裝得罪燕王逃到齊國去破壞齊國的十陰十謀慢慢地從蘇秦手下人的嘴裡泄漏出來瞭。齊宣王這才明白過來。打這兒起,齊國和燕國又有瞭仇。公元前314年,燕國起瞭內亂,齊宣王趁著機會打到燕國去,殺瞭燕王,差點把燕國滅瞭。齊國的聲勢可就大瞭。這還不算,齊宣王還和楚懷王結瞭同盟。秦惠文王正打算去打齊國,齊、楚兩個大國聯合起來,秦國的打算落瞭空。張儀要實行“連橫”,非把齊國和楚國拆開不可。他向秦王說明瞭這個意思,十十交十十上相印,上楚國去瞭。
張儀到瞭楚國,先拿出挺貴重的禮物,去送給楚懷王手下一個最得用的小人叫靳尚[靳jin四聲],然後去見楚懷王。楚懷王問他:“先生光臨,有何見教?”張儀說:“秦王派我來跟貴國十十交十十好。”楚懷王說:“誰不願意十十交十十好吶?可是秦王老向人傢要土地,不給他就打,誰還敢跟他十十交十十好?”張儀說:“如今天下隻剩瞭七個國傢,其中最強大的,要算齊、楚、秦三國。要是秦國跟齊國聯合,那麼齊國就比楚國強;要是秦國跟楚國聯合吶,那麼楚國就比齊國強。如今秦王打算跟貴國十十交十十好,可惜大王跟齊國通好,他有什麼辦法吶?要是天生能夠下個決心,跟齊國絕十十交十十,秦王不光情願跟貴國永遠和好,還願意把商於一帶六百裡的土地送給貴國。這麼一來,楚國可就得瞭三樣好處:第一、增加瞭六百裡的土地;第二、削弱瞭齊國的勢力;第三、得到瞭秦國的信任。一舉三得,為什麼不這麼幹吶?”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經張儀這麼一說,就動瞭心。他挺高興地說:“秦國要是能夠這麼辦,我何必一定要拉著齊國不撒手吶?”
楚國的大臣們一聽說他們能夠得到六百裡的土地,大夥兒都眉開眼笑地給楚懷王慶賀。忽然有個人站起來,說:“這麼下去,你們哭都來不及,還慶賀吶?”楚懷王一看,原來是客卿陳軫,就問他:“為什麼?”陳軫說:“秦國為什麼把六百裡的土地送給大王?還不是為瞭大王跟齊國訂瞭聯盟嗎?楚國有瞭齊國作為兄弟國,勢力大,地位高,秦國才不敢來欺負。要是大王跟齊國斷瞭來往,就跟砍瞭一隻胳膊一樣。那時候,秦國要不來欺負楚國才怪吶!大王要是聽瞭張儀的話跟齊國斷十十交十十,張儀失瞭信,不十十交十十出土地,請問大王有什麼辦法?到那時候,齊國恨上瞭大王。萬一跟秦國聯合起來,一塊兒來打楚國,不就是楚國亡國的日子到瞭嗎?大王不如打發人先去接收商於。等到六百裡的土地接收過來之後,再去跟齊國絕十十交十十也來得及呀。”三閭大夫[官名,掌管王族三姓,就是昭傢、屈傢、景傢]屈原說:“張儀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千萬別上他的當。”那個受瞭張儀禮物的靳尚,瞇縫著一對吊死鬼眼睛,反對著說:“要不跟齊國絕十十交十十,秦國哪兒能白白地給咱們土地吶!”楚懷王點著頭說:“那當然!咱們先去接收商於吧。”
楚懷王挺高興,賞瞭張儀好些財寶。一邊去跟齊國絕十十交十十,一邊打發逢侯醜跟著張儀去接收商於。張儀和逢侯醜沿道上喝酒談心,好像親弟兄一樣。他們到瞭咸十陽十城外,張儀好像喝酒喝醉瞭,從車上摔下來。底下人慌忙把他攙起來,他說:“喔唷,我的腿摔壞瞭。你們趕緊把我送到城裡去找醫生。”他們把張儀送進瞭城,請逢侯醜住在客棧裡。
逢侯醜去拜望張儀,底下人說:“醫生說瞭,閉門養病,不能會客。”這麼一天一天地耗下去,一連足有三個月。逢侯醜著瞭急,寫瞭一封信給秦惠文王,說明張儀答應十十交十十割土地的事情。秦惠文王回答說:“相國答應的話,我一定照辦。可是楚國還沒跟齊國完全絕十十交十十,我哪兒能隨便聽信片面之詞吶?且等相國病好瞭再說吧。”逢侯醜再去找張儀。張儀壓根兒就沒見他。逢侯醜隻好把秦惠文王的話報告瞭楚懷王。楚懷王說:“難道秦國還怕我沒跟齊國絕瞭十十交十十嗎?”他派人上齊國去罵齊宣王。齊宣王氣極瞭,打發使臣去見秦惠文王,約他一塊兒去打楚國。
張儀聽說齊國有使臣來,就去上朝。沒想到在朝門外碰見瞭逢侯醜。張儀問他:“怎麼將軍還在這兒?難道那塊土地你還沒接收嗎?”逢侯醜說:“秦王要等相國病好瞭再說。如今咱們就一塊兒去說吧。”張儀說:“幹什麼要跟秦王說去?我把我自己的土地獻給楚王,何必去問他吶?”逢侯醜說:“是您的土地嗎?”張儀說:“可不是嗎?我情願送給楚王我自己的六裡土地。”逢侯醜急得出瞭一身冷汗,說:“怎麼會是六裡土地?我來接收的是商於那兒的六百裡的土地呀!”張儀搖著腦袋,說:“沒有的話!秦國的土地,全是憑著打仗得來的,哪兒能隨便送人吶?別說六百裡,就是六十裡也不行啊?我說的是六裡,不是六百裡;是我的土地,不是秦國的土地。大概楚王聽錯瞭吧!”逢侯醜這才知道他原來是個騙子。
評:張儀欺騙楚懷王是歷史上一個有名的騙局。所謂欺騙,就是言而無信,就是以不可兌現的“好處”來誘十惑他人。作為楚國最高的領導者,楚懷王被張儀再三的欺騙,隻能說他的能力太有限瞭,根本不適合做楚國的國君。單就事件的結果來看,得到好處的自然是施展騙術的秦國,其“成功”的關鍵在於誘使楚國先與齊國斷十十交十十,而根本還是戰場上的成功(本身實力的強大)。
不得不說,如今的中國依舊是一個充滿騙術的國度,似乎我們永遠也擺脫不瞭欺騙帶來的利益誘十惑。我們常常宣傳說,做人要講誠信,可這樣的語言在依靠欺騙取得巨大利益的“榜樣”面前顯得是那樣的脆弱無力。其實,一個社會的誠信程度是檢驗他文明程度的一個最好的標準,文明度越高自然誠信度就越高,社會生活成本就越低(你不必為瞭防備被騙而去采取一些原本不需要的手段,一個極致的例子就是夜不閉戶)。如何引導社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其實是一個政十府的根本任務;而是否做到瞭這一點,則是檢驗一個政十府最好的標準。當一個政權的管理者是為瞭自身的利益而聚斂財富的時候,社會的誠信度自然會越來越差,因為巨大財富的積累必然伴隨不法欺詐;當一個政權的管理者真正是為瞭實現社會公正而工作的時候,社會的誠信度自然會越來越好,因為不法欺詐的行為必定會受到及其嚴厲的懲罰。懲惡揚善,鋤強扶弱,制定並嚴格保證規定的實現、實現社會公平公正,什麼時候這些話不是停留在紙面上而是實際上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在“做”的時候,這才是一個社會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標志。即使方向正確時,實現目的都還是需要時間的,更不要說方向不正確的時候瞭。如何保證社會總能向好的方向發展其實是最需要政治智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