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打算養老

8 打算養老 

鄭莊公打發兩個使臣帶瞭禮物和信,分頭去聘問齊僖公和魯隱公。那個上齊國去的使臣辦完瞭事回來瞭。那個上魯國去的使臣可把那份禮物和信原封不動地帶瞭回來。鄭莊公問他怎麼回事。他說:“我一到魯國,就聽說魯侯給人刺死瞭,新君即位。主公的信是寫給前一個魯侯的,怎麼能十十交十十給這一個魯侯吶?”鄭莊公挺納悶地說:“魯侯是個忠厚人,怎麼會給人害死瞭吶?”那個使臣說:“我都打聽得清清楚楚。”他就把魯隱公給人刺死的事全都說瞭出來:

魯隱公的父親是魯惠公。魯惠公的夫人死得挺早,他把一個妃子扶正當夫人,生瞭個兒子叫公子軌。魯隱公是另一個妃子生的。論歲數他比公子軌大,論地位可比公子軌低。魯惠公的君位,按一般的規矩說來,是應該傳給公子軌的。後來魯惠公死瞭,大臣們瞧公子軌歲數太小,大夥兒立他的哥哥當國君,就是魯隱公。魯隱公是個忠厚人,他一直口口聲聲地說:“我是代理的,等公子軌長大瞭,我就把君位還給他。”就這麼過瞭十一年。公元前712年,公子翬從許國回來,覺著他上次拿下瞭宋國的郜城和防城,這次又在許國打瞭勝仗,挺有功勞,就央告魯隱公給他做太宰[和後來的宰相差不多]。魯隱公說:“我這國君也是長不瞭的,你要當太宰,還是等公子軌當瞭國君的時候去央告他吧。”

公子翬聽瞭這話,心裡挺不舒坦。他當不瞭太宰倒沒有什麼,反正魯國的大權本來就在他手裡,太宰也就是好聽點罷瞭。他可其替魯隱公難受。他想:“主公是先君的大兒子,又是大臣們立的,當國君也十一年瞭。這該穩如泰山瞭吧,這會兒眼見公子軌長大瞭,他總得存點心。可憐的老實人哪,不讓位吧,怕人說,讓位吧,又舍不得,多不痛快!我央告他讓我當太宰,憑他一句話就行。答應就答應,不答應就不答應。幹麼顧著公子軌吶?還說:‘我這國君也是長不瞭的。’對啦!他準是不願意讓位。”這麼一想,就得替魯隱公打算不讓位的法子。可是反過來一想:“也許主公其要讓位,也難說啊。不對,真要讓位的話,怎麼還不讓吶?還嫌公子軌太小嗎?他大概得代理一輩子瞭。誰不喜歡當國君?別人搶都搶不著,哪兒有當瞭十幾年的國君,還肯輕易讓給別人的?”

公子翬越想越有理。有一天,趁著旁邊沒有人,就對魯隱公說:“主公當瞭十多年國君,全國人都佩服您,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不真心尊敬您的。主公要是不讓位,還能把君位傳給子孫。可是公子軌這會兒長大瞭,再下去,準得招出麻煩來。我給您想,還不如……還不如殺瞭他,省得往後出事。”魯隱公趕緊捂上耳朵,說:“你瘋瞭嗎?怎麼這麼十胡十說八道的!我已經派人到菟裘[在山東省泗水縣北;菟tu二聲]去蓋房子,打算養老去,君位這就還給公子軌,你怎麼說殺他吶?”公子翬後悔也來不及,馬屁拍在馬腿上,自找沒趣,一聲沒言語,退瞭出去。

他回到傢裡,越想越擔心。話說出去,收不回來。要是國君把他的話告訴瞭公子軌,公子軌能放過他嗎?他想: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還是早點下手吧。他就轉身上公子軌那兒去,對他說:“主公見您長大瞭,怕您去搶他的君位。今天把我叫進去,囑咐我暗殺您,”公子軌聽瞭,嚇得魂兒都沒瞭,查打哆嗦,央告他說:“你……你……你給我想個法兒,救……救我吧。”公子翬撓著耳朵,想瞭一會兒,說:“他不顧兄弟的情分要害您,您就不能先去殺他嗎?”公子軌說:“他當瞭多少年的國君瞭,本國的人民、列國的諸侯沒有一個不佩服他的,我憑什麼去殺他吶?”公子翬說:“那您就幹等著他下手吧!”公子軌又急著說:“別這麼說。你出個主意吧。”公子翬伸出一個手指頭,在屋子當間兒畫圓圈兒,好像他想的什麼事都在這圓圈兒裡瞭,說:“有瞭。年年冬天,主公都上城外祭神去,回回都在寪大夫[寪wei三聲]傢住一宿[xiu三聲]。到那會兒,我先派一個勇士扮作當差的混在裡頭,半夜裡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刺死,比殺一隻雞還容易吶。”公子軌愣瞭半天才說:“好倒是好,就怕人傢說我謀害國君,怎麼辦?”公子翬說:“叫刺客一跑不就結瞭嗎?謀害國君的罪名落不到您頭上,要落就落到寪大夫頭上。”公子軌隻得把心一橫,對他說:“全拜托你瞭。等辦成瞭,我準叫你當太宰。”

公子翬就一手包辦下來,刺死瞭魯隱公,立公子軌為國君,就是魯桓公。魯桓公拜他為太宰,一邊向諸侯報喪,一邊辦寪大夫的罪。大臣們差不多都知道這回事,就是怕公子翬,誰也不敢說。

鄭莊公聽瞭那個使臣的報告,對大臣們說:“怎麼著?咱們是責問魯國去吶,還是跟他們十十交十十好吶?”祭足說:“按說,謀害國君的應該受到責備,可是魯侯既是個代理的,早就該讓位瞭。他光嘴裡說打算養老,可沒這麼做,自己也有不是的地方。依我說,咱們跟魯國向來挺好,還是好到底吧。說不定他們還會派人來說情吶。”

說著,魯國的使臣真到瞭,說新君即位,特意派他來聘問,還求鄭莊公跟他們訂盟約。鄭莊公一心想拉攏列國,滿口答應瞭。後來他還和魯桓公當面訂瞭盟約,挺不錯的。就是宋國為著公子馮那事兒,老跟鄭國不對勁兒。可巧有一天,宋國也打發使臣聘問來瞭。鄭莊公直納悶兒:宋國向來跟鄭國不和,怎麼能送國書來吶?這裡頭準有鬼。

評:這裡講瞭魯國的一段故事,大傢可以看到當一個最高統治者的不幸,也可以看到權利面前各方微妙的關系。魯隱公由於是庶出,雖然年紀較大,但不能名正言順地繼承君位。公子軌長大成十人後,君位繼承的問題自然會再次擺上桌面。剛巧,握有實權的公子翬要邀功封太宰,魯隱公不明確的回答和遲遲不讓位的做法讓公子翬想到他可能有不想十十交十十權的想法。但是當公子翬向魯隱公提出殺死公子軌的想法時,可能由於這個做法過於極端和敏十感,魯隱公並不同意。而從公子翬的角度來講,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的,他也隻有挑唆公子軌殺害魯隱公一途,最後魯隱公被公子翬暗殺,公子軌即位。魯隱公死的有些冤枉,但他作為一國之君一不能掌控權臣,二不能當機立斷的讓位,而是一味放任事情去發展,最後被刺身亡也是某種必然,怨不得別人。

多說兩句,厚黑學裡有個原理,那就是誰更黑、誰更下得瞭狠心、誰更下得瞭黑手往往能成為掌權者。由此事件看來,這個原理是不無道理的。所以,由於最高權力隻能有一人掌握,厚黑之道必然是掌權者會熟知熟用的東西;而不能掌握此道的掌權者,其權利往往不能長久的。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