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回  憨太歲潛投聚夾峰何路通救出溫傢寨

第三百回 憨太歲潛投聚夾峰何路通救出溫傢寨

話說計全背瞭梁玉貞,出瞭溫傢寨,本擬將玉貞送到縣裡,後來一想,進城往返不免耽延時刻,不若就近先行送他回莊。主意已定,便一口氣跑到梁傢莊。卻好梁孝站在莊門口。玉貞在計全背上,見瞭梁孝如同見瞭親人,當即哭道:“多虧這位恩人老爺將奴救出,不然,是一定死在溫傢瞭!”梁孝趕著上前,將那玉貞扶下,當即給計全磕瞭一個頭,謝他救命之恩。計全也不及同他說話,將玉貞放下就往回走。不上半裡之遙,已見胡縣令坐著轎子回來。

計全一見,好生大怒,立刻上前問他那裡去。胡知縣道:“我現在進城,請城守營帶兵前來圍他的房屋。”計全道:“你好不糊塗!就是要請城守營帶兵前來圍他的住宅,不應擅離職守。可飭差請他來,為什麼要你親自前去?你這一走,萬一溫球逃走他方,你又怎麼回復?”胡知縣被計全問瞭這番話,隻見他翻著兩眼,一句話也不能回答。計全看瞭煞是好笑。又說道:“貴縣不必沉吟,依我看來,還是趕緊遣差飛跑進城,去請城守。咱與你再回去搜尋惡賊。但願將他捉住,貴縣的處分還覺得輕些。倘若再被逃脫,貴縣可怎麼好?從那裡交出溫球來?”計全雖然這樣說法,早料著胡知縣這一走,溫球必趁此而逃,卻不得不與他說這兩句,好把自己一肩重擔,全個兒卸在他身上。胡縣令聽瞭計全這番話,也不知如何回答,隻得依著計全,便差瞭一個傢丁,拿瞭名帖,飛馬進城去請城守帶兵前來,幫助捉拿惡賊;一面仍與計全回奔溫傢寨而來。此時胡縣令也不坐轎瞭,跟著計全用雙腳的驢子追趕前行。可憐胡縣令跑得氣喘籲籲,汗流浹背。計全將腳步稍微帶慢,隻是催著他緊跑。那裡知道縣令心內愈著急,愈走不快。在先還可以走得快些,越到後來越跑不動。暗恨道:“早知今日,悔不當初。總是我那些二班差役通同作弊,累苦瞭我!今日弄得這般光景。若將溫球捉住,將來這官兒,或者花些錢還可以保得住。若是溫球再逃走瞭,上司再勒令我要人,我又沒有人交他,那時必然勒限緝獲,我就要各處購錢懸賞緝拿。倘若花些錢,購瞭眼線將人捉住,還算不幸中的萬幸。若竟永遠捉不住,逾限之後,必定奏參。那時弄得財、官兩敗,我才不上算呢!”不表胡縣令跟著計全一路跑,一路暗想。且說溫球打聽得計全已救瞭梁玉貞出去,胡縣令又打道回衙,心中一想:“我犯下這彌天大禍,若再不趁此逃走,萬一官兵回來,再將我捉住,解往淮安,定然性命難保。不如趁此趕緊收拾,逃走他方,再作計較。”主意已定,即刻到瞭內宅,拿瞭些銀兩,連傢僮都不曾帶,換瞭衣服,就逃走出門。出得門來,上馬加鞭飛奔而去。一口氣跑瞭有十餘裡,一想道:“我逃是逃出來,但現在投奔何處才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暗道:“不若往聚夾峰投奔鐵頭和尚。到那裡住下,再作良圖。”你道這聚夾峰是個什麼所在?原來這聚夾峰在河南、江蘇交界地方,兩邊兩座山頭,中間一條小路,隻容一人出入,那山險峻異常。山內有座軒轅廟,極其寬大。那鐵頭和尚便在那裡住持,名說出傢,實系據著山頭,借此地落草。這鐵頭和尚卻生得銅筋鐵骨,一身的好武藝,飛簷走壁,件件精通。手下聚瞭有五六百嘍兵,專門打傢劫舍。溫球當日曾從他習過武藝,因此想到,不若就投奔到他那裡。

再說胡縣令便跟著計全,好容易跑回溫傢寨,又前後各處找尋殆遍,總尋不出人。此時天已大黑,又不知何路通性命如何。計全沒法,隻得到瞭內宅,將溫球的傢小一概拿下,令人綁縛起來,勒令傢小交人。溫球的妻子被逼不過,隻得謊騙計全,引指他的暗室內搜尋。計全聽說,隨即帶瞭胡縣令,並親兵人等,走到後花園內,將石洞挖開,進內搜找,那裡有個溫球?雖然溫球未曾搜檢出來,卻救出兩個女子。計全復又各處去找,剛出瞭花園,轉過一條小巷,隻聽東首矮屋內有呻吟之聲。計全就帶瞭親兵,走入矮屋一看,原來何路通四馬倒攢,吊在屋內。計全立即上前,將何路通放下,復又一同出來,問溫球的妻子,究竟溫球現在何處?他妻子此時隻得將溫球逃走的話說瞭出來。計全又問他何時逃走的呢?他妻子道:“大約桃源縣離瞭莊上那個時候才走的。”計全聽說,便望胡縣令道:“貴縣如何?果然不出吾所料。”胡縣令聽說,隻得向溫球的妻子埋怨道:“本縣與你傢丈夫有何仇?他居心搶劫梁傢女子,反說人傢通同大盜,到本縣那裡控告。本縣以為他是個本地鄉紳,說話向來不錯,那裡知道竟是這等一個混帳東西!現在又畏罪逃脫,害得本縣官是要丟瞭,還要用錢,保不定何時才可緝獲到手。你傢丈夫一日緝獲不到,本縣就要多用一日錢,倒為瞭你傢一個混帳東西,弄得本縣財官俱喪。他不想本縣這七品前程,也非容易到手,在上司面前不知叩瞭多少頭,說瞭多少‘求大人栽培’的話。那裡曉得到任未及一年,本錢雖然賺回來瞭,利錢也得瞭好些,就被你傢丈夫這一鬧,不但本縣利錢一個落不到,隻怕本錢還是有命無毛。你傢害得本縣好苦呀!”說罷望著溫球的妻子跳瞭一會。溫球妻子見他這等著急,也隻得望他說道:“太爺不必說瞭,打個倒算盤罷!隻當從前少賺瞭幾個。而且俗語說得好,‘湯裡來一定是要水裡去的’。看破些罷!”畢竟後來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施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