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肆筵設席賓客稱觴 論曲談詩老翁飽學

第二十八回 肆筵設席賓客稱觴 論曲談詩老翁飽學

話說松筠三人,走進三間客位,隻聽上面發作,休要理他。少刻,會館裡人走來,認識他們三位,先走過來陪著笑臉道:“今天朱詹事傢兩位侄少爺在這裡請客,請少爺們那邊坐罷。“又庵、蓮波冷笑一聲,隻見那松筠道 :“胡說!你這裡是公所,難道他來得,我們來不得?我今天也要這地方吃酒呢 !”那人不識時務,還陪笑,站立不動。松筠雙眉戟豎,俊眼斜脧,那人也不看他臉色,笑道 :“少爺們那邊坐,也是一樣 。”松筠也不回言,左腳一抬,那人已撞到天井裡爬不動,口裡叫起屈來。松筠腳一墊,早飛出天井,一足踹住那人脊背,罵道:“瞎眼的奴才!你知道少爺是誰”那人好似被泰山壓定,口裡不住的求饒。松筠舉起拳來,打瞭一下,那人口中鮮血直噴。許、李二位大驚,死命拖住。上邊也驚動瞭,走下來看,內中一人上前連連拱手,笑道 :“松二哥,不消動氣,小弟在此。”松筠抬頭一看,見是桂榮的侄兒魁蓬仙,忙走過來見禮道:“原來世兄在這裡,小弟粗魯瞭 !”蓬仙笑道 :“請裡面坐罷。”邀他三人入廳。大傢見禮,重行作揖,朱氏昆仲,也是有世誼的,那兩位也通瞭姓名,推李蓮波首座,眾人謙瞭一回坐定,幾個相公上來敬酒。松筠細問,是金福班的,有個金福,頗為可人,松筠就和他頑笑。

這位朱大少爺,有點書氣,面上已有瞭怒容,不言不語。金福見松筠年少風流,也就著實拉攏。朱大少爺心裡,更懷妒意。

不耐煩,發起話來,一言半語,就兩下爭執,松筠是最喜動手的,來得飛快,不知不覺,一拳打來。朱大少爺沒有介意,左眼上早已著瞭一下,打得目睛反背,青腫幾眇。松筠一把拿住他,隔席提瞭過來。幸喜朱二少爺會說話,上來拖住,陪笑道 :“二哥放手,有話再講。傢兄為人本來板滯,今天又多瞭兩杯,所以冒犯二哥,明日酒醒,小弟同他來登門謝罪。而且頑笑場中,人人都可頑得,何必因個相公,傷瞭世交的和氣?”魁、許、李三位,也幫著勸解,好容易才拉瞭松筠出去。 到旁邊廳上坐瞭一會,三人起身,魁蓬仙直送上車,說 :“請罷,明天再見 !”三人道 :“明天是老師壽辰,我們是必來叩祝的。”一揖而別。蓮波道 :“回去尚早,何不進城瞧瞧燈去?” 又下車進內城來,見迎著許多部堂燈籠過去,又庵道 :“難道老爺子他們倒回去瞭?”話未說完,又見一對燈籠頭導,藤棍開路,閑人跌跌的閃開。又是一對燈球過去。又庵看燈球上,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的銜。松筠道 :“哥哥也回去瞭,我也不能過遲 。”三人讓在一邊,隻見寶珠的車,風馳電掣的過去,接著就是些大理院的燈球,一擁而過。內城邊車填馬塞,擁擠不開。三人倒讓瞭一刻,才分手坐車回傢。

松筠入內,見寶珠已坐在夫人房中,同寶林閑談,公服還沒有更換,松筠就在旁邊坐下。寶珠問瞭幾句,松筠說是同二表兄、許老二到姑蘇會館打燈謎子。寶珠道 :“明日是你桂老師生日,你知會蕃兒,明早同我去拜賀 。”松筠答應,退出去瞭。

寶林對寶珠道 :“筠兒究竟不如蕃兒,性子太暴,真不能給他臉面。我看你倒時常周旋他,大約因他中瞭解元,所以巴結他瞭?”說得大傢好笑。寶珠回房,更衣改妝,天已不早瞭,去飾上床。次日起身甚遲,到午初才出房,坐在夫人房裡,著丫出去請瞭兩位公子進來。寶珠道 :“你們去換瞭衣服,同我拜壽去罷 。”二人答應去瞭。紫雲也將衣帽送出來,替寶珠慢慢穿好。

夫人見他是掛茄楠素珠,道 :“這個珠子不好 。”對金子道 :“我前日尋出來那掛珠呢?”金子忙去開櫃,取出一個錦合,寶珠接過來一看,是碧霞璽的,兩邊紀念,盡是翡翠,輝煌奪目,寶珠頗為歡喜。夫人道 :“替他換上罷,這掛珠如今未必有瞭。我聽說還是祖太爺文肅公做兩廣總督時得的 。”說著,兩個公子已穿得齊齊整整,站在一旁,寶珠吩咐伺候。弟兄三個,辭瞭母親,又進去向姐姐稟明,出來上車。

到瞭鳴珂裡桂府門口下車,有人通報,寶珠領著兩個兄弟進來,桂榮已接到廳口。寶珠進廳,同桂榮平拜瞭。松筠、松蕃上前,見老師叩賀。桂榮也還瞭禮,就拉寶珠上炕,自己對面相陪,讓松筠、松蕃上首椅上坐瞭。大傢寒溫幾句,吃瞭一杯茶。桂榮起身,邀請三人入內,進瞭一座垂花門,上瞭花廳,見大半都是同年世好,個個迎將上來,讓寶珠坐下。松筠、松蕃也有些同年拉去同座,自有魁蓬仙等陪住。李墨卿笑道 :“秀卿,今天為何來得遲?”寶珠笑道 :“還是你們來得早 。”雲竹林道 :“這是夫人拖住腿瞭 。”墨卿道 :“夫人尚沒有,是姨奶奶拉扯住瞭 。”椿榮道 :“怎麼先有姨奶奶呢?”墨卿笑道 :“而且不止一個 。”眾人七嘴八舌的取笑。寶珠因文卿在座,總不敢言。隻見張山人從後邊踱將出來,寶珠忙上前拉瞭手。張山人滿面笑容,問瞭幾句閑活,細看寶珠同人都是冷冷的,不似從前熱鬧,舉動之間,時刻抬起頭來偷看文卿臉色。老翁心裡明白,倒有些可憐他,自己就走開瞭,笑道 :“我今天到這裡來,不過吃碗壽面。伯華還放不開,要我替他畫條幅,畫瞭不算,又要我題。這些英才在此,偏教我這老朽嘔心血 !”文卿笑道 :“ 畫的什麼?” 張山人道 :“ 是落花蝴蝶圖 。”墨卿道 :“何不取出來大傢瞧瞧?”桂榮道 :“ 午後沒有事,再看不遲,還要借重諸君大筆呢 !” 潘蘭湘道 :“ 老先生題的,是詩 ?是詞?” 張山人道 :“我搜索枯腸,寫瞭一片《梁州序》,看不得的。” 說說笑笑,已擺開桌子。 桂榮請客入座,吃瞭面,眾人散席。 桂榮邀瞭墨卿、文卿、寶珠、張山人、 雲竹林、 潘蘭湘進後面書房,見酒席擺在當中,張山人道 :“ 才吃過的,怎麼又吃起來?” 桂榮笑道 :“剛才吃的面,沒有多吃酒。 如今吃飯瞭,正好多用兩杯,幾個知已,大傢談談 。”請張山人首席,蘭湘等依次坐下。雲竹林因他老泰山在坐,不肯僭許、 李二位,就同寶珠坐在上橫頭,桂榮、椿榮主席相陪。

桂榮敬瞭一巡酒,又出來張羅這些親友們坐,或下棋抹牌,各樣頑意兒。有愛清凈的,就同幾個知己坐著閑談。桂榮各處照應瞭,又來席上每人面前勸瞭兩杯。文卿笑道 :“你也留我點量,停回行令再吃也好 。”上瞭幾道菜,張山人議論風生,娓娓無倦。

諸人將些疑義來叩問他,張山人竟是問到那裡,答到那裡。蘭湘道 :“老先生真是天文地理,諸子百傢,無不精通,至於小技,更不消講瞭 。”張山人道 :“談何容易!天氣難明,誰能通解?自開劈以來,清輕上浮者為天,重濁下凝者為地。共工戰敗,撞倒不周山,就折瞭天柱,從此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後來女媧氏煉石補天。這些話,見諸史策,我看似乎荒唐。人的腦,那來這麼結實?就是補天,又如何下手呢?”寶珠道:“年代也不符,女媧之後,炎帝六傳,才到黃帝,要說舜流共工於幽州,那就更遠瞭 。”張山人道 :“難講 。”桂榮道 :“倉頡造字,畢竟楷書在先,還是草書在先呢?”張山人道 :“草書在先。古人造字之義,不過擬聲象形,也有許多不妥處。即如出字兩重山,常讀重字,重字千裡,當讀遠字;矮字明明委矢,當是射字,射字寸身,自然是個矮字,如今顛倒過來,故字義有些不自然 。”眾人大笑道 :“一點不錯,或者後人弄訛瞭,也未可知 。”墨卿道 :“男女之欲,是陰陽配合,自然之氣。但女人妝飾,是誰制作出來的呢?”張山人道 :“大約軒轅制衣冠,自然也分個男女。後來世風不古,競尚奢華,越制越精,愈趨愈下,弄得翠羽明,粉白黛綠,金蓮一動,香氣襲人 。”寶珠聽他們談,低頭不發一言。文卿道 :“纏足之始,是南唐李後主,想來是不錯的。就是齊東昏的步步蓮花,也還不能算小腳呢 !”張山人道 :“後主宮中行樂,不過同窈娘取笑,用棉把他腳纏成新月之形,井非緊緊裹小,必使尖如蓮瓣。且《雜事秘錄》雲:辛女瑩的腳,姿跗豐妍,底平指斂,約□迫襪,收束微如筍然。禁中原是略加纏足,不使散放的意思。女瑩的腳,照工部的尺折算,隻得五寸四分,也同今日旗人一樣。誰知後人相習成風,嬌揉造作,量大較小,使小兒女受無量之苦。如今更有多少旗人也改漢妝,雖怪後主作俑,究竟是愚民自尋苦處 。”文卿笑道 :“美人非纏足不可,才顯得腰肢柔媚,體態妖燒,不能再好的。女人一雙大腳,有何意味呢?”椿榮道 :“我著纏足一層,不啻造作誨婬之具 。”寶珠滿臉通紅,手拈衣袖。張山人望瞭文卿一眼,笑道 :“我還有些事不明白,人比小腳是金蓮,女子的腳,取其尖瘦,怎麼象個金蓮?如果真象個蓮花瓣,胖而且圓,也就不甚好看瞭,真是擬於不倫 。”眾人大笑。桂榮道 :“剛才老先生題的《梁州序》,音律是講完的瞭,我於此道,就不甚好,看見時,也依著牌子填幾句,不知可入聲調?還有什麼南曲、北曲,我一些不懂,究竟有何分別?”張山人道 :“怎麼沒有分別?人隻知南曲有四聲,北曲止有三聲,以入聲派人平上去三聲之內,而不知平去兩聲,亦有不合。崇字南音曰戎,北讀為蟲,杜字南音曰渡,北讀為妒。

諸如此類,不可枚舉。且北之別於南者,重在北聲,南曲以亢高為法,北曲以字面透足為法。即一韻為音,也有不同,如一東韻東字聲長,紅字聲短,風字聲扁,宮字聲圓;如三陽七江,江字聲闊,減字聲狹,堂字聲粗,將字聲細,擇其實者而施之,在人自己會義。分宮立調,是制曲第一要緊。綿綿富貴,則用黃鐘;感嘆悲傷,則用南呂。其他南曲多連,北曲多斷,南曲有定板,北曲有底板;南曲少襯字,北曲多襯字。選詞定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桂榮道 :“《九宮譜》可以為法麼?”張山人道 :“自從《九宮譜》一定,隻知改字就聲,總不能移宮換羽,真是三代之後樂已亡,故將《樂記》並入《禮記》 。”說罷,哈哈大笑,文卿道 :“詞同詩,竟大有判別呢 !”張山人道 :“詩詞一理,原可以作得詞,即如《黃河遠上》這一首,我念給諸位聽: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

楊柳春光,不度玉門關!

眾人聽罷,個個點頭。文卿道 :“請教老先生,古詩以何為宗?”張山人道 :“四言以三百篇為宗,太似則剽,太離則詭,故補笙詩不脫晉人俊語。五言自西京諸傢,各有一副真面,梁陳之際,體卑質喪,名作寥寥。至唐陳伯玉,掃除積弊。七言權輿,獨標豐格,初唐頗尚氣韻,李、杜出而始極其變,後有作者等諸自劊無譏可也 。”文卿道 :“近體以何為宗?”張山人道 :“陰、何、徐、庾,五律之先聲也。後主、王、孟,以淡遠並轡,李、杜以壯麗齊名。金、崔、李、高,七律之正軌也,浣花如鯨魚掣海,青蓮如健鶴摩空。至於絕句,更難定論,雖工部高才,未傳佳句,不得謂葡萄美酒、寂寂花時獺祭者可學步也 。”一席話,說得眾人心服首肯。墨卿道 :“老先生所題的詞,何不取出來給我們學學乖?”桂榮著人取來,眾人起身圍攏來看。不知畫的什麼,且看下回分解。

《蘭花夢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