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愛詞賦詩擢英才 用權宜又更姓氏
話說胡小姐因太監要看,就去剪頭發出傢,被鄔媽奪住剪刀。方小姐進來拭淚,對胡小姐道:“姑娘且不要哭,我對你說話。”就同兩位夫人一起回房裡說瞭一會。聞夫人又請聞公進去密語瞭幾句。聞公出來對何太監道:“舍侄女亦是一黃堂之女,閨中弱質,如今許多公祖父母在此,舍侄女如何肯出頭露面?”何太監便道:“也罷,咱們進去瞧瞧兒罷。”
聞公領瞭何太監進來,穿堂坐下。等瞭一會,隻見養娘扶著小姐出來,向何太監拜瞭一拜,低頭流淚。正是:
微波侵茁蒿,細雨濕芙蓉。
何太監見瞭便道:“好,好!好個人品兒,是個貴人。”因見他哭,便道:“不要哭,看哭壞瞭身子,如今是貴人瞭,你不曉得俺們皇宮裡受用多著哩。”因對聞公道:“聞先兒,你如今是皇親瞭,咱和你一傢。你勸勸貴人,叫他不要哭”。一邊說,一邊走出來,對府、縣官道:“好個人品兒,做得貴人!”就要叫官媒婆:“叫轎子送到皇廠裡去,好生服侍著!”自己也要起身。聞公留他少坐,何太監道:“怎樣好擾?也罷,明日聞先兒到京師來,咱們回席罷。”又笑道:“隻怕做瞭皇親,那時節又不肯吃咱們的酒哩。”說罷哈哈大笑。聞公就叫傢人擺桌子,府、縣官都辭去瞭,隻有何太監同方古庵與聞公陪著飲瞭數杯。何太監道:“聞先兒不要煩惱,做朝廷的親好多著哩。你不曉得,戚娘娘原是妃子,如今冊立瞭西宮,好不寵幸!皇上常幸他,傢裡一個月賞賜也不知多少。”聞公道:“學生哪有此福。”何太監道:“說哪裡話,都是個人。皇親不是人做的麼?”大傢飲瞭幾杯,何太監就起身辭去,當晚就要抬小姐。方公道:“今晚太急,明日也是一樣。”何太監道:“也罷,也罷。隻道咱不通些情兒。”一拱,上轎瞭。方公也就別瞭。
聞公進來,大傢哭哭啼啼,七忙八亂瞭一夜。到得次日,就有官媒婆來催促進身。二位夫人無奈,挨到傍晚,隻得打發上轎,大傢哭別。聞公打發一個養娘去服侍,叮嚀瞭又叮嚀,囑咐瞭又囑咐。方小姐尤其哭得淒慘。街上的人都一傳兩、兩傳三,說胡茜蕓小姐點去瞭。
卻說聞生因等胡朋來審,所以耽身在京。一日無事,想著醉雅雅,就往他傢來。隻見醉雅雅也才到傢,下瞭轎,見聞公來,就請到裡面臥房坐下。雅雅道:“這幾日相公為何不來走走?”聞生道:“我前來望你,說你往戚皇親傢去瞭,幾日不曾回去。為何去這幾時?”雅雅道:“都是相公的琵琶詞害瞭我,還要說哩。”聞生驚問道:“怎麼是我的琵琶詞害你?”雅雅道:“前日到戚皇親傢去彈瞭,他稱贊不已,問我何人所作,我就把相公的尊諱對他說瞭。他就要我教他的女樂,關在傢裡,直等學會瞭才放出來。”聞生道:“你既在皇親傢,如今外面傳說要點淑女,可真麼?”雅雅道:“這是真的。宮裡出來的信,我們浙、直兩省差瞭司禮監何公公去點選。相公傢裡可有令妹麼?這一番點選倒比不得往常。”聞生聽罷大驚,就立起身來道:“我且奉別,改日再來望你。”雅雅道:“相公果是有令妹,怎麼就這般樣要緊?且再坐坐去。”聞生道:“不坐瞭。我有要緊事。”就一拱手而別。急回見胡公道:“適才聞得朝廷要點淑女,浙直差瞭何太監。恐怕舅母在傢著忙,如何是好?”胡公道:“你我都不在傢,舅母如何蓋得住?你不如速速回去完瞭姻罷。”聞生道:“外甥也如此想,隻是舅舅此處無人。”胡公道:“我這裡事已至此,外面事大,你且作速回去的是。但是聽見胡朋早晚就到,如今何太監當未起身,你且一邊收拾等何太監起身,同去不遲。”
又過瞭幾日,打聽何太監起身瞭,提胡朋的人尚未曾到。聞生隻得起身,禦瞭牲口,拜別胡公,出瞭彰義門。行瞭半日,隻見後面一騎馬飛跑趕來,口時叫道:“前面聞相公不要行,小的是莫老爺差來的,有要緊話稟。”聞生住瞭牲口,隻見那人跑到面前,跳下馬來,跑得氣急,馬也喘個不住。聞生連忙問道:“你是哪個莫老爺?”那人才說:“小的是翰林院莫之芳老爺的長班。早間差小的到相公下處來請,說有要緊話講。”聞生才知是大座師,便道:“我傢中有要緊事,所以星夜回去。我前已別過你老爺,此時如何又有話說?”長班道:“老爺分咐,斷要請相公回去的。”聞生道:“我歸心如箭,況且已起身瞭,如何又回?煩你去回復老爺,隻說趕我不上罷。”長班道:“小的來得遲瞭些,老爺將小的罵瞭一頓,求相公方便小的罷。”聞生無奈,隻得同長班轉牲口回來。
就來見莫翰林。莫翰林大喜,出來相見。坐下,莫翰林道:“昨日皇上禦朝,問諸相公說:“一個書生聞友,卿等知道麼?”諸相公一時不知何意,後來細問近侍太監,才曉得說皇上幸戚皇親府,聽見他女樂中的彈詞,知是賢契所作。皇上大悅,所以召見,大有特用之意。果些是大作麼?”聞生道:“是門生一時亂道,不曉得達瞭禦覽。”莫翰林道:“明日賢契同學生入朝,不可有誤。”聞生領納而歸,隻得又回到寓所。心下焦燥道:“偏生有這樣的事。萬一我回去遲瞭,表妹點瞭去,就欽賜我狀元也不情願。”翻來復去,一夜無眠。
到瞭五更,同瞭莫翰林進得朝來。但見:
祥雲籠鳳闕,端靄罩龍樓。琉璃瓦砌鴛鴦,龜階簾垂翡翠。墻塗椒粉,絲絲綠柳拂飛甍;殿繞欄楯,簇簇紫花迎步輦。
聞生同莫翰林過瞭棋盤街,進得朝來。隻見那些進朝的官一人一盞紗燈,紛紛而來,聞生不曾奉旨,在午門等候。隔瞭半日,傳出旨來宣舉人聞友。聞生低頸進去,俯伏朝拜已畢,隻見皇帝問道:“朕前幸戚皇親傢,聽爾彈伺甚佳。朕今日面試,如果有才,朕當有不次之用。”聞生俯伏領旨。隻見一個太監傳下題目,上面寫道:
《文華殿賦》(何晏體)
《平番凱歌》李白《清平調》體
聞生俯伏奏道:“左思《三都》一紀方成,張衡《西京》十年始就,況臣才遠不及古人。一時奉詔,恐不能就,伏乞聖裁。”皇帝笑道:“既然如此,《文華殿賦》可回去做〔完〕獻上,《平番凱歌》朕要叫宮人吹入樂調,你可用心做來。”聞生叩頭謝恩,俯伏金階寫道:
鼓角喧天玉壘秋,王師十道下梁州,
旗遮劍閣千重棧,鞭斷巴江萬裡流。
烏啼京觀戍樓閑,銅柱新標戰馬還,
鎖甲金鐃歌管沸,三軍齊出劍門關。
彤庭曉闕獻降俘,緹綺霜刀隊隊扶,
黃紙金雞傳放赦,太平天子坐披圖。
聞生一筆寫完,近侍獻上。皇帝大喜,傳與諸相公看,說道:“不減唐朝李白!朕今也封你翰林學士,賜進士出身。”聞生叩頭謝恩,出得朝來。正是:
有勢閑人趨奉,無錢親戚生疏,
丈夫身居斯世,不取富貴如何。
胡公聞之不勝欣喜,相交的人都來賀他。隻有聞生心裡因點選之事,十分在念,又不得回去,拜客吃酒,忙瞭月餘。心下想道:“我雖得這一番殊遇,但不知表妹在傢如何?萬一點瞭去,則我因功名而〔誤〕表妹,雖腰金衣紫亦非所願。不如上一個歸娶的本,倘得恩準,豈不兩全?”正要上疏,隻見一個傢人來說道:“小的今日在打磨廠見一個蘇州人,說我們府裡點瞭一個貴人去。”聞生道:“胡說,傢裡又沒有小姐。隻憂的是舅老爺傢小姐。”傢人道:“小的正如此說。他說親眼見的。”聞生心下狐疑道:“你再去打聽來。”傢人去瞭半日,說道:“小的又去問他,他說親看見何太監在我們傢裡點去的,姓胡,說是舅老爺的小姐。”聞生聽瞭心下著急,口裡嚷道:“胡說,舅老爺小姐為何在我傢?” 正在那裡疑心,隻見又是一個傢人來說道:“胡朋提到瞭,老爺請姑爺商量。”聞生即刻來見胡公,就把傳言說瞭。胡公心下也有些著急,但道:“他們為何得到蘇州?隻怕還是傳言之誤。如今胡朋已到,少不得就要審,須得先有一人去見他,叫他聽審之時,不要攀害才好。但無心腹之人可托。”聞生心下想道:“聞得此人是方古庵女婿,我一向疑心此事。不知他假冒我的鬼名,不知他真是胡朋?不得一個明白,不如且去見他。”就向胡公道:“無人可托,讓外甥自去見他。”就換瞭衣服,叫長班跟瞭,竟往刑部獄裡來。
管監的人認得長班,讓他進去。問到胡同監口,胡同出來見瞭。不認得聞生,便問道:“小弟素未識荊,不知有何見教?”聞生因要問明方公之事,便道:“小弟姓阮,新任翰林。聞相如乃傢表兄,與兄同案。胡敬庵老先生乃傢表兄母舅,又是嶽丈。明後日刑部就要審此事,傢表兄所以特命小弟先來會兄。錢科尊疏內參兄有獻齊王之詩,說叔侄通情,所以將胡敬翁也參在內。如今胡敬翁已辯非一傢,兄若真有與齊王之詩,隻一身做事一身當,也不要攀累無辜。若無其詩,則辯白之時也不可說胡敬翁是叔子。至於上面之事,傢表兄自當料理。”胡同道:“承令表兄見教,無有不遵,況且小弟沒有與齊王的詩。這件事都是方古庵老賊叫錢推官捏造出來的”。聞生大驚道:“聞得方古庵是令嶽,怎麼說是他之故?”胡同道:“小弟在傢叔任上——。”聞生道:“令叔是哪一位?”胡同道:“胡敬翁瞭。”聞生道:“明日切不可說!”胡同便道:“小弟在胡敬翁任上定瞭,約小弟到傢做親。及到嘉興時,他又定瞭一個貴客,就要賴起婚事,小弟不允,與他理論,他所以托錢推官參小弟與敬翁。”聞生道:“原來如此,錢推官與他通同作惡。”又問道:“這便是瞭。但不知方古庵何所見而與兄聯姻,又何所見而背盟?”胡同是個伶俐的人,至死也不肯說出真情來,就說:“方古庵素與小弟相知,小弟有些拙作都極蒙他鑒賞,所以就把女兒許我。後來見小弟不中,又有富貴求他,他就趨勢之念重而憐才之念輕矣!”聞生點頭嘆息道:“如今的人大都如此!事便如此說,但面日審的時節,這些話恐不可以對法司講。”胡同道:“小弟一則並不曾有詩,二則小弟當初原名叫做胡朋,後來改為納監,叫做胡同。我如今隻說我並不叫胡朋,並沒有詩,也不認得胡敬翁便瞭。但上面之事,要求令親照拂。”聞生道:“如此極妙!小弟就去回復傢表兄,不勞費心。”胡同又問道:“適才聽說令表兄是胡敬翁之婿,不知敬翁有幾位令愛?令表兄可曾完姻?”聞生道:“止得一位,不曾完姻。”胡同道:“小弟前日浪遊吳門,聽見敬翁一位令愛點瞭去,可就是麼?”聞生連忙問道:“正要請教。傢表兄聞瞭些信,寢食俱廢。不知敬庵令愛何以在吳門?”胡同道:“這到不知,前日偶有一個敝友言被之事甚詳,也是方老賊之故。”聞生大驚道:“怎麼又是方老賊之故?”胡同道:“兵科厲畏軒是方賊同年,方古庵與他兒子做媒,求敬翁之女,夫人不允。所以方賊與厲兵科對何太監說瞭,就選瞭去。”聞生聽瞭大怒,罵道:“此老如此作惡,誓不與之俱生!”就對胡同道:“學生就是聞相如,適才之語兄要留心,一應上面之事,俱在學生身上。”胡同聽得就是聞相如,連忙打恭道:“原來就是聞老先生,晚生不知,得罪,得罪!明日之事,全仗老先生大力,晚生一字不敢幹涉令母舅。”聞生道:“領教,領教。”就別出來。
一路想道:“胡同的話語語真情,不是他冒認鬼名可知。隻是方古庵老賊如此可惡,隻因他叫錢推官參瞭母舅,所以把我的婚姻遲至今日;如今他又把我的表妹害瞭。為人如此,隻前日之事,也盡非賈有道之故瞭。斷不與他幹休!”正是:
唯有感恩與積怨,千年萬代不生塵。
畢竟不知聞生與方公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