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侍親娘荒店覓茶湯 尋夫婿通衢張字帖

第四回 侍親娘荒店覓茶湯 尋夫婿通衢張字帖

卻說白氏母女,正在彼此互相慰藉,忽然闖瞭一個人進來,抬頭看時,正是那車夫。白氏忙問道:“找著瞭沒有?”那車夫滿臉酒氣,①手裡拿著一根旱煙管,熏得滿屋子的大蒜臭,大著舌頭說道:“那裡都找到瞭。今兒那一鬧,走散的人也不知道多少。各處車店裡去問,都說是來找人的,也不知有多少起,誰有空兒去問他姓甚麼叫甚麼。把我的腿也跑折瞭,也問不出個影子來。”棣華便道:“你去歇歇罷!”那車夫便出去瞭。棣華對白氏道:“母親,這件事卻怎生是好?我們且不要慮日後的事,就是眼前,沒個男人,我們在路上也不得方便,況且母親身上又不好。”白氏道:“此時我也沒瞭主意瞭,隻覺得頭暈頭痛,心裡亂跳,身上又燒得滾燙。你叫他們弄點午時茶我吃罷!”棣華答應著,取出午時茶來,走到房門口要叫店傢,誰知都睡瞭,叫瞭幾聲,不見答應,取出表來一看,才得九點鐘。要自己出去弄時,那房門以外是漆黑的。正在那裡呆想主意,白氏道:“他們睡瞭,便由他去罷!”

棣華道:“他們睡瞭,待女兒去弄來。”白氏此時覺得十分辛苦,也急於望好瞭好動身,便由他去弄瞭。

①五錢銀子足夠一醉矣,一笑。

棣華取瞭一根紙捻兒,點瞭個火,出到外間,四面一照,隻見墻上掛著一盞馬口鐵洋油燈,便先把他點著瞭。四面一看,隻見西面靠墻擺著一張方桌子,桌上橫七豎八的擺瞭許多筷子、碗、盞之類。東面墻腳下打瞭一口土灶,樹葉、樹枝、高粱稈子鋪滿一地。灶上安放著一口鐵鍋,旁邊放著一個沙罐。拿過來一看,是空的,卻沒有蓋,又沒有水。吹著瞭紙捻,到院子裡一照,並沒有甚麼,隻有兩匹牲口拴在那裡。回到後院一看,有一口小缸,用一頂戴殘的草帽蓋住,揭開一看,喜得是半缸水。便進去在桌上取一個碗出來。先洗幹凈瞭,取瞭一碗水,舀在沙罐裡。又沒有小爐子,尋瞭許久,在樹葉堆裡尋瞭出來。這沙罐沒蓋,便拿一個碗來蓋瞭。

抓一把樹枝、樹葉,生起火來。①不一會,水開瞭,揭去碗一看,是碧清的,才想起未放午時茶下去,忙到房裡取出來,放下去,煎瞭一會,約莫好瞭,舀瞭一碗出來,把爐子裡火弄熄瞭,壁上的燈也滅瞭,拿到房裡去,白氏卻又睡著瞭,便輕輕推瞭一下道:“母親!吃茶罷!”白氏夢中大驚而醒,問道:“做甚麼?”棣華道:“母親休驚,女兒在這裡。”白氏道:

“我睡著瞭,就是夢魂顛倒,甚是害怕。”棣華道:“這是母親受瞭驚之故,靜養點就好瞭。午時茶煎好瞭,可要吃一口?”

說罷,遞瞭過去。白氏坐起來,吃瞭幾口,重又睡下。棣華取過夾被窩代蓋瞭,守坐在旁邊。白氏昏昏沉沉,又復朦朧睡去。棣華此時,一燈相對,又復萬念交縈。想起伯和此時,到底不知在那裡?身子究竟平安否?恨不能夠即刻有個人代他通一個信。又悔恨錯出瞭京,倘使同在京裡,到瞭事急時,還可以相依,或不至散失。又想起父親在上海,那裡知道我母女困在此處。那一寸芳心,便似轆轤般轉。又念倘得伯和平安無事,到瞭上海,他自然會尋著父親。那時父親知道我們相失,又不知怎樣著急瞭。咳!但願他平安到瞭上海,就是父親著急幾天也罷瞭,好在我們也總有到上海的日子,我們到瞭,父親自然不著急瞭。或者我們到瞭天津,先發個電報到上海,父親自然放心瞭。忽然想起伯和曾否到上海,隻消到瞭天津,打電報去問父親,便知道瞭。想到此處,巴不得當夜就到瞭天津。可奈母親病瞭,明天料來不能上路,不知幾時才好?若得早到一天,豈不是可以早知道一天麼?忽又想起伯和縱使到上海,則我們此時趕到天津去,他也不過在輪船上,未必就到,縱發電去問,亦是枉然。想到這裡,不覺自己啐瞭自己一口,心中又忽然一陣糊塗起來,甚麼都不想,隻看著那似豆的殘燈,在那裡出神。

①自出京後,一路寫趕車落店,至此再極力一描摹,竟是一篇北方風土記。

忽聽得白氏從睡夢中哼起來,忙俯身在額上摸瞭一下,卻出瞭一額的汗,忙取過手巾拭去。白氏醒瞭,又哼個不住道:

“女兒!我此刻格外辛苦瞭,頭暈的就同沒瞭主一般,隻覺得身子是飄飄蕩蕩的,又頭重的抬不起來,如何是好?”棣華道:

“母親身上可有汗?”白氏道:“通身是汗瞭。”棣華又伸手到身上,都代拭幹瞭。說也奇怪,汗雖出瞭許多,他那燒熱仍舊未退,隻覺得燒得比先前厲害。棣華益發慌瞭。白氏又要午時茶喝。棣華道:“隻怕吃不得瞭,出瞭這許多汗,甚麼風邪都該散瞭,為甚還不退燒呢,想來是不對癥的瞭。”白氏便不言語。棣華盤膝在旁邊守著,愈覺得淒涼。忽聽得窗外一陣狂風過處,灑下雨來,打得紙窗淅瀝,愈覺得愁腸百轉,度夜如年。白氏睡瞭又醒,醒瞭又睡,身上的汗,出個不止。醒一回,棣華伏侍揩拭一回,直到天色黎明,還沒有睡。白氏的病,更覺得重瞭,哼聲不止。棣華暗想:母親病勢如此,眼見得不能起身的瞭。這輛車子,要十四兩銀子一天,如何用得起?好在他昨天已經把車價開發瞭,不如且打發他走瞭罷。

三、兩天母親病好瞭,再作打算便瞭。想定主意。天明之後,便對那車夫說:“你且回去,我們此刻暫時不能動身瞭。”那車夫道:“說過到天津的,怎麼半道上好回瞭我。”棣華道:

“人病瞭,不能動身,知道病到幾時?你這十四兩銀子一天的車價,我們出不起。”車夫道:“今天就走,隻要一天半就可以到天津瞭。你們回我的,這一天半的價總要給我。”棣華暗想:這個人籍端撒賴,真是可惡。又見那店傢及幾個不相識的人都站在門口觀看,想給他幾兩銀子原不要緊,但是錢財露眼,須防歹人起心,因撒瞭一個謊道:“給你原不要緊,但是我們帶的銀兩匯單,一切都在陳少爺身上,他走散瞭,叫我拿甚麼給你?倘使不是走散瞭,有銀子在身邊,也不回你瞭。”車夫沉吟半晌道:“車價沒瞭,茶酒錢總要給我兩個。”

棣華取瞭一塊碎銀約有二、三錢重的給瞭他。車夫接過來,便自己套著空車去瞭。

棣華便問店傢:“這裡可有好大夫?”①店傢道:“大夫便沒有,有一個藥鋪裡的掌櫃,他會治病,不消診脈,隻要把病情告訴瞭他,抓幾樣藥來,吃瞭就好。”棣華道:“不知靠得住靠不住?”店傢道:“那裡靠不住可以代人傢治病的?我們這裡八百戶的人,那個生病不是請他治的?”棣華便把母親受嚇、得病、頭暈、發燒,吃瞭午時茶,出瞭汗,燒不肯退,病又加重的話,對店傢說瞭,叫他去抓藥。又恐怕他忘瞭,又取出筆硯來,逐一寫瞭出來。因為十三歲上便荒瞭讀書,此時提起筆來,十分勉強,慢慢的寫完瞭,自己又信不過有寫白字沒有,怕弄成笑話。因為病情要緊,隻得老著臉,交給店傢拿去。那鄉莊人傢,看見姑娘們會寫字,便十分希奇,傳將出去。那店傢的內眷,本來看著他母女兩人,不過是個過客,住一宿就走的罷瞭,所以沒甚招呼,及至聞得棣華會寫字,便走來招呼誇獎,稱奇道怪,②說:“像我們鄉莊兒上,爺兒們也沒幾個認識字的呢。”又問:“太太病的怎樣瞭?阿彌陀佛,怪可憐的!太太們金枝玉葉,平常輕易不出門,碰瞭這種事,自然會嚇唬出病來瞭。”棣華本來為人極是和融,便也同他對答,倒可以籍他解悶,免瞭許多胡思亂想。

①京師呼醫生為大夫。“大”字讀如“代”。

②鄉人每每少見多怪,於此可見一斑。爺兒們沒幾個識字的,一嘆。民焉得不愚!

談瞭一會,店傢抓瞭藥回來,道:“忘瞭帶錢去,是賒著的。”棣華問:“是多少錢?”店傢道:“五百錢。”棣華打開藥包一看,內中有一樣硃茯神,一樣硃麥冬,是認得的,其餘便不大認得出來,因說道:“這裡的藥很貴,這樣便值到五百錢?”店傢笑道:“小姐是從京城裡來的,不知道咱們這鄉莊上的規矩。咱們這裡一吊錢,隻有一百四十個大錢,五百錢,隻有七十文。”棣華這才明白瞭,便數瞭七十錢還他,自己要去煎藥。那店傢內眷,忙叫店傢來代煎,自己要和棣華談天。

棣華隻得稱呼他嫂嫂。他道:“這個稱呼不敢當。我的小名叫五姐兒,鄰居朋友個個都是那麼叫我,小姐也叫我五姐兒罷。”

棣華笑瞭一笑,問他姓氏。五姐兒道:“我們當傢的姓張,叫五哥兒,我娘傢姓李,自小到這邊來做童養媳婦,所以就那麼哥兒、姐兒的叫慣瞭。”①棣華聽瞭暗想:看他們雖是鄉莊人傢,倒是從小童養過來,夫妻相守著,永不分離的,多少快活。我與他若是向不相識的倒也罷瞭,偏又是從小同居、同硯過的,叫人回想起小時候的友愛情形,便要時時掛念著。此刻又是同行,承他多般體貼,正是令人感激得又不好意思說出來,偏又分散瞭,令人好不掛念。想到此處,不覺出瞭神。

那五姐兒還有一大串說話,他竟自沒有聽見。

①五哥兒配瞭五姐兒、可稱二五偶,一笑。

②北人無論米食麥食,均謂之飯。南人則飯、面別之甚嚴。吃瞭面,抵死不肯說是飯,可發一笑。

兩人又談瞭許久,隻見五哥兒送瞭一碗藥進來。棣華伏侍母親吃瞭,仍舊睡下。五姐兒又問棣華:“吃甚麼飯?”②棣華道:“其實吃不下,不吃也罷瞭。”五姐兒道:“昨兒晚上聽說就沒吃,今天再不吃不餓壞瞭麼?待我清清的做一碗片兒湯來小姐吃罷。太太病人,不能吃飯,咱們傢有小米,我去做一碗小米粥來。”說罷去瞭。一會兒果然端瞭一碗片兒湯來。①棣華道謝,五姐兒放下自去。棣華走過桌子邊坐下,拿筷子調著,隻見那面色黑得不像個樣子,隻呷一口湯。五姐兒又端瞭一個碗進來道:“小姐胃口不好,加上點忌諱罷!”②

棣華道:“費心得很,其實我真是吃不下。”接過來,順手加上一點,又呷瞭一口湯,勉強吃瞭兩片,便不吃瞭。再一會兒,五姐兒拿瞭小米粥進來,見白氏正昏昏沉沉的睡著,便輕輕說道:“燙著呢,由他涼涼也好。”棣華點點頭。五姐兒看見片兒湯還沒動, 便道: “小姐怎麼認真一點也不吃?別餓壞瞭。”棣華道:“吃不下,怎麼辦呢!”五姐兒拿瞭出去,又盛瞭一碗小米粥進來道:“小姐吃不下,吃點粥罷。”棣華其實肚子裡是餓瞭,不過心煩意亂,胃口不開,吃不下去。今見五姐兒那般殷勤,便勉強拿來吃。這小米裡面,又是許多細砂子,嚼在牙上,格吱格吱的好不難過,隻得呷到嘴裡,便直咽下去。

①“片兒湯”,南人謂之“胡蝶面”。

②北人諱言“醋”字,呼“醋”為忌諱,亦可笑之俗也。

恰好吃完瞭,白氏醒瞭。棣華便端過粥去,伏侍母親吃粥,吃瞭一碗。五姐兒問:“可還要添?”白氏道:“多謝,費心得很!不要瞭。”五姐兒收瞭出去。白氏道:“睡的骨頭生疼的,扶我坐起來罷。”棣華扶白氏坐起,又取過伯和的鋪蓋來,放在一邊,叫白氏靠著。因為拿動瞭這個鋪蓋,又觸起瞭心事,一陣心酸,又復流淚。白氏看見,明知女兒心事,然而自己也正在為瞭這個煩惱,沒有說話好解勸他。棣華忽然想瞭一個主意,便對白氏道:“母親,他——”說到這裡,又頓住瞭。白氏道:“我的好女兒,你有話說罷。我和你母女至親,又沒有外人,甚麼話不好說呢?”棣華道:“我想昨天散失之後,他一定也找我們。何不寫幾個字,說明我們在這裡等他,拿到外面去貼起來,他見瞭,自然會尋來。”白氏道:

“好主意,你便快寫起來罷。還得要多寫幾張,凡是往來大路,及車店、客店門口,都貼起來才好。”①棣華忙取出筆墨箋紙來,在桌子上去寫。寫著:“陳伯和鑒:有人在八百戶——”

寫到這裡,便頓住瞭。出去找五姐兒問道:“你們這個店可有個店名?”五姐兒道:“我們這個店,還是五哥兒太公手裡開開來的,叫做張傢店,鄰近各處鄉莊都有名氣的,②小姐問他做甚麼?”棣華道:“我不過這麼問一聲兒。”說罷,回到房裡,在箋紙上接寫著:“張傢店守候,望速來!切盼!”總共二十個字。自己看瞭一看,雖然寫不端正,去還認得是個字,便一張一張寫來,寫瞭二十多張。五姐兒走進來看見瞭,便問道:“寫許多字兒做甚麼?”棣華道:“要煩你們五哥兒,代我拿到我們昨天失散的地方張貼起來,好叫失散的人看見瞭,尋瞭來。”五姐兒道:“正是,我還沒有動問,你們失散的是那一位?”棣華見問,紅瞭臉,答不出來。白氏在炕上,連忙代答道:“是一個親戚,同伴出京的。”五姐兒便叫瞭五哥兒來,教他去貼。棣華又切切叮囑,叫他貼在容易看見的地方,及車店客店門口。五哥兒答應去瞭。

①我也說好主意,隻可惜不曾昨夜便做。雖然,若是昨夜做瞭,便無此一部小說矣。

②如此店也有名氣,可發一笑。

此時已是下午申牌時分,五哥兒直去到傍晚時候,還沒有回來。忽然門外來瞭一夥人,有五、六個之多,要來投宿。

五姐兒招呼瞭進來。棣華道:“這卻怎麼?我們怎好和他們同在一起?”五姐兒道:“不要緊,小姐們搬到我屋裡去。”說罷,便代把鋪蓋行李搬到對過一間來。①棣華扶瞭白氏過去。五姐兒便招呼那夥客到客房裡。棣華扶白氏上炕坐下。這邊炕上,多瞭一張炕幾,地下卻沒有桌子,隻有兩把竹椅,墻上貼瞭許多五彩畫張,畫的都是一出戲,如“四郎探母”、“賣胭脂”之類。忽然看見旁邊貼瞭一張字紙,仔細一看,不禁為之愕然。要知這張字紙是甚麼,且聽下回分解。

①居然親熱。

《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