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儒傢的大劫難

儒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影響著每一個華廈子孫,這期間也經歷瞭很多次浩劫,第一次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雖然針對術士騙人進行的,但法傢之外的各傢都遭 殃瞭。第二次是五四運動,是專門針對儒傢的一次批判運動,這也許是物極必反,起因是一大批海外回國人士為瞭救國,將政府腐敗、國傢落後、民不聊生的原因統 統歸罪於儒傢,儒傢從此徹底下臺,至今多數人尚未認識到儒傢的冤情。第三次說來好笑,因為林彪“尊孔反法”,所以打倒林彪的同時也要打倒孔子,目的是防止 復辟倒退。

既然儒傢是政府對百姓的迷魂湯,那麼五四反孔有何冤情?這是一個普遍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五四反孔正確,因此小雅在此一定要指出冤在何處。孔子創立儒傢 學派目的是要推行“仁義”主張,而“仁義”並不是隻要求百姓對君忠對父孝,同時還要求君對民要愛父對子要慈。一般開國皇帝還能做到仁政,幾代之後便腐敗退 化,不僅做不到“愛民如子”而是殘酷壓榨百姓,一旦百姓民不聊生,結果也隻有起來造反。所以儒傢倡導“仁義”並沒有錯,至今我們仍然倡導仁義,錯就錯在帝 王隻要求百姓忠孝,而自己胡作非為。

縱觀諸子百傢,真正為百姓著想的思想也就儒傢和墨傢,儒傢思想成為統治者的工具,這是孔子始料不及也無法控制。這其中也有一些儒生為瞭一己私利而利用儒術為統治者賣命,當然這樣的人應該很多,這和儒傢思想沒有關系,也就是說如果道傢對這個人有用,他照樣為自己利益而采用。

《儒傢思想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