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154] 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55]
【註釋】
[154] 這裡的“邦”不僅是指“國傢”,而且是指更加廣泛意義上的“政治實體”。《孟子》:“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傢;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傢”。
[155] 把很嚴肅的國傢之間的外交關系比喻為性交,的確有些不同凡響。那麼是不是在“下”的就一定占瞭一些“優勢”,如節省瞭體力呢?老子恐怕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沒有想象到後來的國際政治格局。不過,從另一方面,即長治久安來說,老子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譯文】
大國應當像江河的下遊,處於天下眾水交匯的地方;又應當像天下動物中的雌性,雌性常以安靜勝過雄性,這是由於它將安靜變為柔下的緣故,所以大國因為對小國謙下,就取得小國的歸附;小國因之對大國謙下,就取得大國的容納。所以或者大國對小國謙下而取得歸附,或者小國對大國謙下才取得容納。大國不過要同時畜養一些小國,小國不過要進入大國去侍奉人。這兩者都可以各自滿足欲望,而大國尤應註重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