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原文】
佛胖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賣劣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胖以中牟②畔民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④;不曰白乎,涅⑤而不緇(6)。吾豈匏瓜(7)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註釋】
①佛胖:晉國大夫范中行的傢臣,中牟縣的縣官,當趙簡子攻打范中行,圍攻中牟縣時,佛胖背叛瞭范中行,同時堅守中牟抵抗趙簡子。②中牟:晉國的縣城,在今河北省邢臺和邯鄲之間,不是河南的中牟。③:同“叛”。④磷:薄。⑤涅:染黑。(6)綴:黑色。(7)匏瓜:這裡指不能食用的苦葫蘆。
【譯文】
佛胖召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說:“以前我聽老師您說蜘過:‘親身為非作歹的人那裡,君子是不去的。’佛胖據中牟而叛亂,您卻要去,這是為什麼呢?”孔子說:“是啊,我是說過這樣的話,不過,不是有堅硬的東西嗎,磨也磨不薄;不是有潔白的東西嗎?也染不黑。我難道是個苦葫蘆嗎?怎麼能夠隻掛在那裡而不能讓人食用呢?”
【讀解】
這段話有幾點值得註意。
首先還是孔子通權達變的思想。按理說,莫說子路,就是我們一般人對孔子要去應一個叛亂傢臣的招聘也是不理解的。因為孔子不僅對傢臣執國政,就是對大夫執國政也是反對的,怎麼還會去為一個叛亂的傢臣效力呢?但以孔子回答子路的話,我們可以揣摸出,他之所以想應佛胖之召,是想借傢臣(佛胖)的叛亂而反對大夫專權,恢復“禮樂征伐自諸候出”,甚而至於達達“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目的,並不是想和叛亂者同流合污。這樣說起來,是不是有點“曲線救國”的味道瞭呢?
這段話中的第二個要點是孔子會不會和叛亂者同流合污的問題,子路最不能理解的也是這一點。老師您不是自己說過不能到為非作歹的人那裡去嗎,現在怎麼又出爾反爾,要到佛伴這個叛亂者那裡去瞭呢?孔子於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緇”的道理加以回答,就像我們說“出污泥而不染”一樣。真正的君子,是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堅守自己的節操的。
最後,孔子還說:我難道是個苦葫蘆嗎?隻能掛在那裡面不能供人食用!這又一次表達瞭孔子積極入世,希望能夠“行義以達其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