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同不相為謀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讀解】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誇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