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原文】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讀解】
未雨綢謬,防患於未然的思想在中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婦孺皆知,其道理似乎已不言而喻。
但是,你不難發現,並非人人都能把這個道理貫徹到實際生活中去。
比如說,銀行勸大傢儲蓄說:“錢莫盡花啊,細水長流,儲蓄起來既生利息又應急,好得很哩!”可A先生B女士卻回答:“好什麼啊,今朝有錢今朝花,超前消費還更時髦,隻有傻瓜才存錢貶值讓你們去發大財哩!”
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多半也會遇到同樣的回答。
不過,這裡似乎也有一條代溝。一般說來,上瞭年歲的人容易成為銀行或保險公司的俘虜,而年輕新潮的一代大都是A先生B女士的同志。
其實,A先生B女士們也懂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隻不過是所謂“流灑走一回”或“車到山前自有路”的人生態度占瞭上風罷瞭。
那是不是人越上瞭年紀越能夠接受儒學的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