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身以成仁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道的,隻有犧牲生命來成就仁道的。”
【讀解】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志士仁人殺身以成仁,在歷史上鑄就瞭一座又一座永恒的紀念碑。然而,有誰能考證出奠基於其間的儒教精神及其潛移默化的道德影響呢?
這應該是一個思想史的課題。
當然,殺身以成仁的“殺”,可以像譚嗣同一樣壯烈——“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也可以如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應作拘泥的理解。
至於說“成仁”不一定非要“殺身”,“殺身”也未必盡是“成的道德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