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則仕,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原文】
子曰:“直哉史魚①則!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②!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③。”
【註釋】
①史魚:衛國大夫史鰍(qiu),字子魚。②蘧(qu)伯玉:衛國大夫,名璦。③卷而懷之:卷,收;懷,藏。卷而懷之即收藏避禍,亦即“舍之則藏”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好一個剛直的史魚!國傢政治清明時他像箭一樣直,國傢政治黑暗時他還是像箭一樣直。好一個君子蘧伯玉!國傢政治清明時他做官,國傢政治黑暗時他便隱退藏身瞭。”
【讀解】
史魚和蘧伯王都是衛國的大夫。
史魚以耿直敢言、公正無私著稱。據《韓詩外傳》卷七記載,史魚曾多次向衛靈公推薦賢良的蘧伯王,並多次建議衛靈公罷免奸臣彌子瑕,但沒有被衛靈公采納。史魚臨死時叫兒子不要在正堂為自己辦喪事,以此來勸諫衛靈公重用蘧伯王,罷免彌子吸。所以,史魚又有“生以身諫,死以屍諫”之稱,是剛直不阿的典型。
蘧伯玉也以正直著稱,但他的性格與做法都與史魚不一樣。用《韓詩外傳》的說法,他是“直己而“不直人”,內直而外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所以,政治清明就做官,政治黑暗就賦閑,能屈能伸,通權達變。
在孔子看來,兩人都是賢臣,但蘧伯玉更合於“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君子之道,所以感嘆為“君子哉蘧伯玉!”
由此也可見儒學主張通權達變的一面,並不完全是“知其不可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