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人與達人
【原文】
子張問:“土何如斯可謂之達①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②,在傢③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④。在邦必達,在傢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傢必聞。”
【註釋】
①達:通達,指見識高超,不同流俗。②聞:指有名聲。③傢:舊註指卿大夫的封地。“在傢”指在卿大夫傢做官,與“在邦”(在諸侯的國傢做官)相對。其實,也不必作此拘泥的理解,可以泛指傢居或在傢族中。④下人:甘居人下,指對人謙虛,“下”作動詞用。
【譯文】
子張問:“讀書人怎樣才可以稱得上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指什麼呢?”子張回答說:“就是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聲,居傢也一定有名聲。”孔子說:“那是名聲,不是通達。通達是指品質正直而見義勇為,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論和觀察別人的臉色,時常想到對人謙讓。這樣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通達,居傢也一定通達。至於那種隻有名聲的人,表面上做出愛好仁德的樣子,實際行為卻違背仁德,還自以為是地以仁德的人自居。這就是你所說的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聲,居傢也一定有名聲。”
【讀解】
從聞與達說到聞人與達人。
我們今天也偶爾聽人說誰是什麼什麼領域的聞人,這裡的聞人是指有名氣的人,也就是名人。可是,在孔子與子張的對話裡所說的聞人,卻有特定的含義,指的是那種徒有虛名,沽名釣譽,甚至不惜“色取仁而行違”,欺世盜名的名人。這一點特別需要引起我們的註意。而且,我們也建議現在愛這一點語言的時髦,有時復一點古的人有要濫用“聞人”這個詞語,對於通常意義上的名人,還是說“名人”的好,不要說成瞭“聞人”。不然的話,萬一有誰用聖人關於“聞人”的論述一套,豈不把那千人崇拜萬人捧的名人說成偽君子一樣的欺世盜名之徒瞭嗎?
至於說到達人,則是通情達理,通權達變,通泰練達的人。具體說,達人有三個條件:第一,品質正直而見義勇為;這是慷慨好義。第二,察言而觀色;這是通情達理。第三,慮以下人;這是謙虛待人。凡是達到這三個條件的的,就是達人。
達人當然也可能出名,成為名人,但卻是名實其符的名人,與名不符實的聞人有著根本的區別。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我們要做名實相符的名人,而不要做“色取仁而違”,欺世盜名,名不符實的聞人。或者,根本就不要做什麼聞人名人,而隻要做一個能達的人。當然,因為通達而不經意地出瞭名,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就隻有順其自然瞭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