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問題
【原文】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①?”曰:“二②,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註釋】
①盍徹乎:盍,何不。徹:十分抽一的田稅制度。盍徹乎:盍,何不。徹:十分抽一的田稅制度。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稅。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稅。
【譯文】
哀公向有若問道:“年成不好,國傢財政開支不夠怎麼辦呢?,,有若回答說:‘實行十分抽一的田稅制怎麼樣?”哀公說:“十分抽二,我還感到不夠,怎麼能夠減到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說:“如果老百姓開支夠,您怎麼會不夠呢?如果老百姓開支不夠,您又怎麼會夠呢?”
【讀解】
這裡涉及到稅收政策問題。
魯國年成不好,財政開支不足,魯哀公本想提高稅收來增加財政收入,向有若征求意見。想不到有若不僅不贊成他提高稅收,反而建議他減少稅收。這真使魯哀公感到不可思議。
不僅魯哀公感到不可思議,就是我們乍一想來也覺得難以理解:是啊,本來就不夠用瞭,再一減少,豈不就更不夠用瞭嗎?
可是,有若講的是大道理,思考得更為深遠。按照他的意思,因傢采用減稅的政策,減輕瞭老百姓的負擔,激發瞭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解放瞭生產力,必然會使生產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產水平提高瞭,生活宮足瞭,國傢稅收雖然隻是十分抽一,也會相應水漲船高地富足起來。這就是“富民興國”或“民富國富”的思路。相反,加重稅收,會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負擔越來越重,越來越窮,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傷和挫折,社會經濟也隻有越來越蕭條,人民離心離德,莫說你十分抽二,就是抽得再多一些,也照樣會入不敷出。一言以蔽之,要想“民窮國富”是不可能的。這樣看來,有若還很有一點辯證的思想,他關於稅收問題的思考是不無道理的,對我們恐怕也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