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後門,不拉關系
【原文】
子遊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②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③之室也。”
【註釋】
①武城宰:武城的地方官,相當於武城縣的縣長。武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南。②澹(tan)臺滅明:姓澹臺,名滅明,字千羽,武城人。③偃:子遊性言,名偃,字子遊。
【譯文】
子遊做瞭武城縣的縣長。孔子問他:“你在武城發現人才瞭嗎?”子遊回答說:“有個叫偃臺滅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從不到我住的地方來。”
【讀解】
走路不抄小道就是不走捷徑,引申出來的意思,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不走後門。
因為不走後門,所以也用不著拉關系,用不看到長官的傢裡去搞“勾兌”,聯絡感情。這是什麼樣的人才呢?
這是行為端正,廉潔奉公的人才,而不是我們今天很走紅的“公關”人才,也不是在官場中兜得很轉的那些特殊人才。
這種人才在政治清明,風氣很正的時代是可以一展宏圖、飛黃騰達的。但在政治不怎麼清明,風氣不正的年代裡就有一點不合時宜瞭,很難把官做得大,做得長久。
子遊欣賞這種人才,說明子遊為政比較清明,子遊的縣衙門裡風氣也是比較正的。
不開後門,不拉關系。這不也是我們今天大力提倡的嗎?
所以,偃臺天明的確還是一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