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第六

雍也第六

本篇前半多評論人物,與《公冶長》相同,後半多泛論人生。其中有一些著名的論述,如“文質彬彬”、“敬鬼神而遠之’、“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等等。全篇原文共30章,本書選19章。

不遷怒,不貳過

【原文】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譯文】

魯哀公問:“你的學生中哪個好學?”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好學,不遷怒於人,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可惜短命死瞭!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人瞭,沒有聽說過好學的人瞭。”

【讀解】

我們曾經聽過夫子自道,說他與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好學。(《公冶長》)現在又聽他贊揚顏回好學,而且,隻有顏回好學。這一方面說明在聖人看來,隻有顏回才是真正得瞭他的真傳,繼承瞭他的衣缽,另一方面也使我們進一步知道瞭“好學”的品質不是隨便什麼等閑之輩都可以有的,從而使我們再也不敢自詡為”好學”的人瞭。

值得我們註意的是,在孔子說到顏回好學時,並沒有說他文學如何瞭得,歷史如何如何瞭得,語言如何瞭得,而是說他“不遷怒,不貳過”,既不遷怒於人,又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這在我們看來,完全是品德問題,而不是什麼好不好學的問題。這又一次說明,在聖人門下,學習決不僅僅是指書本知識、文化知識.而是包括“德育”的內容在內的,所謂“進德修業”,在儒學裡,都是屬於“學”的范疇。

說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六個字可真是我們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修養。所謂不遷怒,就是自己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有什麼煩惱和憤怒不發泄到別人身上去,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不拿別人做自己的出氣筒。比如說,自己在外面受瞭氣,不拿太太做出氣筒;受瞭太太的氣不拿孩子做出氣筒。或者,受瞭上司的氣,不拿下級做出氣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難以修成的涵養。至於說不貳過,就是知錯而改,不兩次犯同樣的錯誤,這更是難上加難的修養。能夠做到這一點,不說是非聖人不可,起碼也是像顏回那樣的賢人瞭。

如果說“好學”的標志就是這些,我們誰還敢自認為是“好學”的人呢?

《論語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