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公平不同於平均
【原文】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①。
偕偕士子②,
朝夕從事。
王事靡監,
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③,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④,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從事獨賢⑤。
四牡彭彭(6),
王事傍傍(7)。
嘉我未老(8),
鮮我方將(9)。
旅力方剛(10),
經營四方(11).
或燕燕居息(12),
或盡瘁國事。
或息偃在床(13),
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14),
或慘慘劬勞(15)
或棲遲偃仰(16),
或工事鞅掌(17)。
或湛樂飲酒(18),
或慘慘畏咎(19)。
或出入風議(20),
或靡事不為。
【註釋】
①言:我。②偕偕:身體強壯的樣子。③溥(pu):大。(4)率:從,沿著。濱:水邊。率土之濱:意思是說四海之內。⑤獨賢:一個人辛苦。(6)彭彭:奔跑不停的樣子。(7)傍傍:無窮無盡。(8)嘉;誇獎。(9)鮮:珍視,重視。將:強壯。四旅力:同“膂力”.體力,筋力。(11)經營:做事。四燕燕:安閑的樣子。(13)僵:剛睡下。(14)叫號:辛苦叫喊的聲音。(15)慘慘:愁苦的樣子。(16)棲遲:閑遊。(17)鞅掌:負荷捧持,指公事繁忙。(18)湛(dan)樂:沉溺於享樂之中。(19)咎:過錯。(20)風議:誇誇其談。
【譯文】
登上高高的北山,
我把枸杞來采摘。
身強力壯的士子,
從早到晚忙不停。
君王差事無休止,
心中憂傷念父母。
蒼天之下的土地,
沒有不屬於君王。
四海之內的臣民,
都是君王的臣仆。
大夫派差不公平,
派我差事真辛苦。
四匹公馬不停跑,
差事多得沒有完。
誇我年壯未衰老,
說我身強力又壯。
還說我的精力旺,
可以辦事走四方。
有人安閑地休息,
有人為公盡全力。
有人終日床上躺,
有人奔走不停息。
有人辛苦不知叫,
有人勞累多憂愁。
有人優遊又安閑,
有人公事太繁忙。
有人享樂沉於酒,
有人憂心怕遭禍。
有人信口誇誇談,
有人無事不動手。
【讀解】
古人不如今人,沒有承包制、責任制、競爭機制、按勞取間一類解決勞逸不均的制度。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之下,付出勞種取得報酬不是按人本身的能力和應盡的職責,而是憑借地位、權力、靠山、關系等等,自然會出現忙的人忙死,閑的人閑死。不僅如此,取得的報酬同付出的勞動不成正比,得到賞賜的不必定辛苦有功,辛苦有功的往往得不到獎賞。
這大概同人性中的惰性有關。一般的人都希望不幹活兒或盡可能少幹活兒而掙大錢、出名、享受榮華富貴,誰願意勞而無獲、勞而無功?但是,地位不一樣,權力不一樣,關系靠山一樣,就完全可能使人們偷奸耍滑、無功受祿的願望得以實現,而另一些人則像牛馬一般地辛苦勞累。
另一方面,這也與中國傳統的等級制度和人治的政治有關.等級制不以才能、貢獻來確定人的地位、責任、俸祿,而是按的排輩、人際關系、出身門第來確定人的權力、地位和俸祿。人治的社會很難說有什麼使社會按公平原則運行的嚴格標準,誰的權力大,誰的意志和所說的話就是標準,朝今夕改、出爾反爾、極力就是真理的情況隨時都會發生。
除此之外,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中,社會正義不是以公平為基礎,而是註重平均。公平和平均表面看很相似,實際上有質的差別。公平講究竟爭的規則;規則的約束是至高無上的,任卅都不能超越規則的約束而為所欲為。平均講究的是“天理良心”,不論才能貢獻一律均等,以平均劃一抹殺瞭人的差別和競爭排則。規則導致的是公正、公平、公開,人心導致的是隨心所欲、互相攀比、壓制強者、埋沒能人和大鍋飯。在規則約束下的公年反付出和得到成正比,在人心支配下的平均使人無論付不付出都要分一杯羹,無論才能貢獻大小都要沾光。
也許我們比古人幸運,正在開始享受公平帶來的好處。但是,人性中的那些惰性,以及傳統的觀念,是否就此消失不再復現,這還是一個難以下斷語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