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龜手之藥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途,匠人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這裡舉出一個與莊子同時代的人,惠子。惠子是當時的“名傢”。古代文化講“名傢”,這個“名”就是邏輯,所謂“名理”,表示名稱、思想和觀念的意思,任何一個思想、名稱和觀念,都要合乎條理才行,即後世西方的邏輯學。惠子是當時的“名傢”,講邏輯,講論辯,他和莊子非常好。惠子有一次告訴莊子說:魏王送我一個大瓠瓜的種子,我就種起來,結果長瞭一個大瓠瓜。有多大呢?“五石”,大概比我們這個講臺的桌子還大三四倍,如果我們現在拿來做菜,這裡滿堂也都夠吃瞭。古人在農村裡常常把瓜切開,曬幹瞭當水瓢用。惠子說:如果我拿它來作盛水用,又拿不動;如果我把它剖開瞭曬幹作舀水用的水瓢,水缸又沒有那麼大。這個東西大是大,但是大得沒有用。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莊子對惠子說:你這個邏輯專傢,當然比博士還要博,比教授還要會教,可是你光講空洞的理論,不會實際去用。莊子接著給惠子講一個故事:宋國有一個人,傢裡有個不裂手的秘方。在大陸北方天冷的時候,手很容易凍裂的,鄉下的人就曉得用些羊油、豬油擦在手上,就不再裂開瞭。天冷一下子走到房間裡烤火,千萬不要摸鼻子,一摸鼻子就會全掉下來,也不覺得痛的,等身上暖和起來瞭,血液流出來才會覺得痛,像鼻子掉瞭,耳朵掉瞭,那都是真實的事。宋人有瞭這個傢傳的秘方,能在冬天裡塗在身上,不生凍瘡,手上皮膚不會裂開來,所以這傢人,憑瞭這個秘方,世世代代漂白,都不會傷手。現在年青人沒有看過,我們小時候,自己傢裡的佈織瞭以後要漂白,染佈也要漂,漂佈要站在流水中漂,人光著腳在水裡站上半天一天的,要是冬天凍都要凍死。所以漂佈有這個“不龜手之藥”太好瞭。在南方還有一種藥,冬天瞭吃過這種藥後,可以脫光衣服跳到深海裡,幾個鐘頭都不覺得冷,然後上來穿衣服正好,如果吃瞭藥不到冰冷的水裡泡著,人是要燒死的。這個故事講另外一個人經過這裡,聽說這傢裡有這個秘方,要求以“百金”——也許相當於現在一百萬美金的價值,購買這個秘方。於是這傢人開瞭一個傢庭大會議,認為保存瞭祖傳的秘方也沒有什麼瞭不起,最多給人傢漂佈,靠做苦工吃飯,而且每個月做下來也不過幾千塊錢,隻夠生活而已。現在一下子就賣瞭一百萬美金,全傢人從此都發財瞭。於是就把秘方賣瞭。
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這個人買瞭秘方以後幹什麼呢?到南方去遊說吳王。吳越地在海邊,打仗要練海軍作水戰,他遊說吳王成功,做瞭吳國的海軍司令,替吳國練兵。到瞭冬天,和越國作戰,吳國的海軍塗瞭他的藥,不怕冷,不生凍瘡,大敗越國,因之立瞭大功,“裂地而封之”。古代打仗有瞭功勞,要分封一塊土地歸他收稅,叫“裂地而封”。你看同樣一個秘方,有智能的人能夠利用它不生凍瘡,不裂皮膚這一點而封侯拜將,名留萬古。而這一傢人卻隻能用這同一個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傢漂佈。同樣一個東西,就看人的聰明智能,怎樣去運用,而得到天壤之別的結果。因此一個人,窮困潦倒瞭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能去想辦法翻身。所以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不一定可靠,主要在於人的聰明智能,在於能否善於運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講完這個故事,莊子就批評惠子:你現在傢裡頭有這麼一個大瓠瓜,太好瞭,怎麼怕沒有用處呢?要知道春秋戰國時期,交通很不方便,要找一隻船都是很難的事。莊子說你把大瓠瓜曬幹瞭挖空,像坐在大船裡一樣,也不買船票,到處都可以玩。結果你還擔心瓠瓜太大瞭沒有用。“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這句話不僅罵瞭惠子,還罵瞭古今中外的天下人,就是說你心裡亂作一團,大草包一個,是個大笨蛋。後世的文學傢經常罵人“蓬心”,其典故就是這麼來的。
這是《逍遙遊》第七節。我們借用佛學的觀點給它做個小結論,即智量境界的異同。世界上的事物,本來就沒有大小和好壞之分,一個人智量大,見地高,境界應用高,就能把一個不相幹的小事情用來“齊傢治國平天下”。修道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不相幹的方法可以使他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如果智量境界應用的見地不夠,即使再瞭不起、再高明的東西,到瞭他手裡也會沒有用。像莊子他本身很高明,寫瞭一部《莊子》,結果呢?留給我們後來的學者作為拿學位的論文資料而已,把《莊子》用小瞭,也變成惠子的瓠瓜,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