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於海者難為水
【原文】
孟子曰:“孔子登東山①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廠工者難為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②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③不達。”
【註釋】
①東山: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②容光:指能夠容納光線的小縫隙。③成章:《說文》解釋:“樂竟為一章。”由此引申,指事物達到一定階段或有一定規模。
【譯文】
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瞭;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瞭。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瞭;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瞭。觀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看它壯闊的波瀾。太陽月亮有光輝,不放過每條小縫隙;流水有規律,不把坑坑窪窪填滿不向前流;君子立志於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達。”
【讀解】
這裡包含兩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另一方面,基礎要紮實,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的升華。
登山如此,觀水也如此。所以有“觀於海者難為水”一說。既然大海都看過瞭,其它小河小溝的水還有什麼看頭呢?
徐霞客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境界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提高的。
由此看來,我們還真不能小看瞭“遊山玩水”的積極意義哩。關鍵是看你怎麼“遊”,怎麼“玩”。如果像報載某旅遊局長所說:“現在旅遊,不過是把麻將桌換個地方。”遊山玩水都是打麻將,那當然是極端腐敗,極端沒意思的瞭。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能夠“登山”則“小魯”,“小天下”;“觀海”則“難為水”,思想境界真正得到提高,得到升華,那也就“不虛此行”,即便是“公費”也總算有一定收獲瞭罷。這是擦邊的話瞭。回到本題,既然“在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既然“觀於海者難為水”,那麼,“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也就是順理成章的瞭。所以,登山就要登泰山,現水就要觀海水,做學問就要做於聖人之門。這就拓展胸襟,升華境界的道理。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
另一方面,“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因為,光有本,水有源.太陽和月亮的光輝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容納光線的小縫隙,流水不放過任何一個坑坑窪窪。那麼,我們做學問,立志於道呢?也同樣應該不馬虎,不敷衍,循序漸進,厚積薄發,因為,與“日月有明,容先必照焉;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樣的道理,”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既然如此,我們怎能不打好基礎,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向前呢?
總起來說,這是一段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絕妙好文,深富哲理,值得我們把它當作座右銘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