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譯文】
孟子說:“不孝的情況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後代的罪過為最大.舜沒有稟告父母就娶妻,為的就是怕沒有後代。所以,君子認為他雖然沒有稟告,但實際上和稟告瞭一樣。”
【讀解】
這倒是發現瞭一個“新大陸”,大舜不是成瞭婚姻自主的先驅者瞭嗎?
三種不孝不又到底是哪三種呢?
趙岐《孟子註》補充說: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
傢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最大的不孝瞭。
當今社會,獨身主義流行,那“大不孝”的“無後”之人恐怕正滿街走,而且走得瀟灑歡實著哩。
儒傢這種“無後”為“大不孝”的思想是不是太陳腐落後而應該被批倒批臭瞭呢?
問題倒沒有這樣簡單。從人類綿延發展需要人口再生產的角度和“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的人性情態來看,“無後”似乎並非沒有罪過。不然的話,“斷子絕孫”怎麼會成為人們最刻毒的詛咒呢?
想想看,如果人人都抱獨身主義,人人“無後”,用不瞭百年,人類何在呢?
不可想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