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職業,不可不慎

選擇職業,不可不慎

【原文】

孟子曰:“矢人①豈不仁於函人②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③。故術④不可不慎也。孔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禦而不仁⑤,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役,由(6)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註釋】

①矢人:造箭的人。②函人,造銷甲的人。③巫:巫醫,鵝生。匠:匠人,這裡特指做棺材的木匠。④術:這裡指選擇謀生之術,也就是選擇職業。⑤禦:阻擋。(6)由:同“猶”,好像。

【譯文】

孟子說:“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銷甲的人仁慈嗎?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銷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瞭人。醫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不可以不謹慎。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而不迷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怎麼能說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貴的爵位,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不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隻配被別人驅使。被別人驅使而引以為恥,就像做瞭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做瞭造箭的人卻又以造箭為恥一樣。如果真正引以為恥,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讀解】

孟子的本意還是為“仁”而鼓與呼。但在我們讀來,他所提出的“術不可不慎”的問題卻更為有意思。

造箭的人生怕自己所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而造鎧甲的人卻生怕自己所造的黨甲保護不瞭人。醫生生怕自己的醫術不高明救不瞭人,而棺材店的老板卻生怕沒有人死,棺材賣不出去。這並不是因為造箭的人和棺材店的老板就一定沒有造黨甲的人和醫生仁慈,而是職業使他們各自產生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或者說是職業心理。

所以,孟子得出結論說:“術不可不慎。”選擇職業一定要謹慎。

問題是如果大傢都把孟子的話聽進去瞭,誰還願意去做那造軍火的人,去開那棺材店或殯儀館呢?

從另一方面來說,既有社會分工,就有職業選擇。

雖然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說法,有“幹一行,愛一行,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的教育和宣傳。但是,有教育和宣傳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瞭確實有差異存在,說無高低貴賤之分,正說明有高低貴賤,隻不過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個人有不同衡量標準罷瞭。比如說,孟子所提出來的造弓箭的人和賣棺材的人的問題,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造弓箭的人是為瞭讓你拿去射殺如桀紂那樣的不仁之人,賣棺材的人是為瞭讓你死後屍首有安放之處,不也就都“仁”瞭嗎?所以,造軍火或開棺材店和殯儀館不都是可以選擇的職業瞭嗎?

那麼,有沒有的確不可以選擇的職業呢?

當然也是有的,比如說走私販毒,賣婬開妓院,行竊聚賭,殺人越貨,那可真是“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妹妹”的啊!

歸根到底,還是有必要記住孟老夫子的那句話:“故術不可不慎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