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之間難為小
【原文】
滕文公①問曰:“滕,小國也,間②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
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③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④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也。”
【註釋】
①滕文公:滕國國君。滕國,古國名,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姬姓,開國國君是周文王的兒子錯叔繡。在今山東滕縣西南。公元前414年被越國滅,不久復國,又被宋國消滅。②間:處。③池:城池,也就是護城河。④效:獻,致。
【譯文】
滕文公問道:“騰國是一個小國,處在齊國和楚國兩個大國之司。是歸服齊國好呢,還是歸服楚國好呢?”
孟子回答說:“到底歸服哪個國傢好我也說不清。如果您一定要我談談看法,那倒是隻有另一個辦法:把護城河挖深,把城墻築堅固,與老百姓一起堅守它,寧可獻出生命,老百姓也不退去.做到瞭這樣,那就可以有所作為瞭。”
【讀解】
兩大之間難為校服從這個,那個會來找你的麻煩;服從那個,這個又會來跟你過不去。
所以股文公感到為難。
孟子的意見很明確,換一種思路,換一種活法:為什麼一定要服從於哪一個呢?我就是我,哪個也不服從,哪個也不得罪。小固然是小,但也要小得有志氣。說穿瞭,就是要自強自立,不要做大國的附庸國,而要爭取獨立自主,保持自己的領土和主權完整。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憑空口說白話,而是要靠全國人民同心同德,深溝高壘,加強國防建設。一旦有侵略者來犯,就與國傢共存亡,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所以,自強自立是“兩大之間難為斜的根本出路。國傢如此,我們每個人的立身處世也有如此的情況,同樣需要以自強自主的精神來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