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 飛箝 2

【原文】

引鉤箝之辭①,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②。其不可善者③,或先征之而後重累④,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⑤。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⑥。其用或稱財貨、琦瑋⑦、珠玉、璧帛、采色⑧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⑨,其事用抵巇。

【註釋】

①引鉤箝之辭:為瞭誘使或挾持他人歸順自己而說的話。鉤,彎曲金屬所做的鉤針。陶弘景註:“鉤謂誘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鉤箝之辭,亦有等級。故引鉤箝之辭,內惑而得其情曰鉤,外譽而得其情曰飛。得情即箝持之,令不得脫移,故曰鉤箝,故曰飛鉤箝。”

②乍同乍異:或同或異。指鉤箝之辭,或捭而同之,或合而異之。

③不可善者:即使運用鉤箝之法也達不到目的,套取不到真實情況。

④先征之而後重累:先征用而後通過其言論排列比較。重累,重疊。這裡指排列比較。《詩經》:“將欲毀之,必重累之。”

⑤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比較其言語短長,然後進行毀謗。

⑥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通過反復考驗,使對方瓦解,最終受我鉗制,為我所用。

⑦琦瑋:一種美玉。

⑧采色:本指容顏、表情。這裡指美女。陶弘景註:“其用,謂人既從化,將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惡,動以財貨采色者,欲知其人貪廉也。”

⑨見澗而箝之:抓住對方的錯誤而進行鉗制。陶弘景註:“量其能之優劣,然後立去就之勢,以鉤其情,以知智謀。謂伺彼行事,見其澗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澗,縫隙。引申為疏漏,失誤。

【譯文】

借助對方所說的言辭,引誘對方說出實情,進而做到控制對方。這種用來遊說他人,套取實情的“鉤箝之辭”,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如果用瞭“鉤箝之辭”也達不到目的,就要先征用其人,將其所談相互連綴而得其條理。通過排列比較,就其所短而謗之。或者通過所談言辭排列比較,使其短處自現。或者通過排列比較,發現其優點。以上所述,最終都是為瞭控制對方。那些通過考察並加以任用的人,有時還可用財物、寶石、美玉、絲帛和美女來試探,看其是否動心,或者衡量其才能高低、才識優劣,從而決定去留;或者抓住對方疏漏進而控制。控制對方要使用“抵巇”的方法。

《鬼谷子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