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反應 1

【原文】

古之大化者①,乃與無形②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③,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④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註釋】

①大化者:指廣泛深遠的教化。化,教化。

②無形:沒有形跡。這裡指道。陶弘景註:“大化者,謂古之聖人以大道化物也。無形者,道也。動必由道,故曰無形俱生也。”

③來今:將來和現在。

④反而得覆:調查過去,尋求真理。主張觀往驗來,是古代哲學常見的命題。如《道德經》:“反者,道之動也。”回顧過去,驗證將來;考察歷史,把握現在;瞭解對方,返照自己。這樣就能舉無遺策,一舉成功。陶弘景註:“言大化聖人,稽眾舍己,舉事重慎,反覆詳驗。欲以知來,先以觀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舉無遺策,動必成功。”

【譯文】

古時聖人,以大道教化萬物,與道同生共長。因此,他們回首以往,便能驗證將來;考察歷史,就會瞭解現在;觀察對方,返照自身真實。對於動靜虛實的真相,如果和當今的情況不符,就要回到過去探求前人的經驗。對事情的考察,經歷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由古到今,由今到古的反復探求,才能得到答案,這是聖人的思維方式,不可不仔細考察。

《鬼谷子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