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講《黃帝內經》,歸結起來時“上藥三品神與氣十精十”,同佛傢以及道傢的修持都是一個路線,但有所不同。在生命的科學裡,這是兩個東西:一個是思想,是知覺;一個是五臟六腑到整個身十體,是感覺。就是那麼簡單。《黃帝內經》講瞭半天這個病那個病,都是感覺方面。這同佛傢講四大地水火風一樣,其中風最重要。《黃帝內經》講風、氣為萬病之首,很重要,前面都有啊!你就找風那一段去研究。風不是空氣的風,也不是東南西北風,是這個氣,空氣的變化影響。《黃帝內經》的原文關於風,講“風善行而數變”,很難把握得住。所以,學佛的有修氣修脈,修密宗啊、天臺宗啊,都搞這一套。
說到感覺與知覺,《黃帝內經》的醫理歸納起來,都是屬於感覺;然後把感覺分類講瞭那麼多。這一部分分成兩部分,《素問》是基本的原則,醫理學也就叫做病理學。《靈樞》是醫理變成方法論,尤其變成砭、針、灸。湯藥是另外一部分瞭。我們最初的一部湯藥是張仲景的《傷寒論》,用幾味藥治好病叫“經方”,但是也有人反對。可是後來的藥方《湯頭歌訣》、《十溫十病條辨》等等,並沒有跳出它的范圍。張仲景在湖南是做官耶!做太守。在湖南、湖北潮十濕的地方,他看瞭老百姓的病很難過,就在那裡做官又做醫生,專門給老百姓看病,把經驗寫成瞭《傷寒論》。《傷寒論》的重點是風對人的影響。
所以“風為百病之長”,不是我講的哦!是《黃帝內經》的原文。所以萬病之首是氣,就是生命之氣。“風善行”,你沒有把握能控制得住它,“而數變”,這貼藥剛剛下去祛風,它又變到別的地方去瞭。所以醫者意也,要知道變易的道理,靠智慧的運用。這個也包括瞭學佛修道做工夫的,沒有智慧,都是在迷信,信這個佛啊、那個道啊,非常多。而且也對我非常迷信,好像我得瞭什麼道,人傢問我你得到沒有?我得到啊!上有食道,下有尿道,都有道。為什麼我這麼講呢?希望大傢不要迷信。所以,學佛求道還不如去學醫,能利己又可以利人,也可以做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