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首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日名。歧伯曰∶略說癰疽極者有十八種。
癰發於咽中,名曰猛疽。不急治則化為膿,膿不瀉塞咽,半日而死。其化為膿者膿瀉已,則含豕膏,無食三日,已(一雲無冷食。)發於頸,名曰夭疽,其疽大而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則十餘日而死。
十陽十氣大發消腦流項,名曰腦爍疽,其色不樂(一作餘),項痛如刺以針,心煩者死不可治發於肩及 名曰疵疽,其狀赤黑,不急治,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臟,發四五日逆KT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朱疽,治之用砭石,欲細而長疏啟之,塗以豕膏,六日已,勿衰(衰一作裹),其疽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嬰,急治之。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中,不治七日死。
發於膺,名曰甘疽,其狀如谷實栝蔞,常苦寒熱,急治之,去其寒熱,不治十歲死,死後膿自出。
發於脅,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病也,久之其狀大癰,膿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方∶翅草及根各一鬥,以水一鬥六升煮取二升,即強飲濃衣坐釜上,令汗出足已。
發於股 ,名曰股脫疽,其狀不甚變色,癰膿內搏於骨,不急活,三十日死。
發於股十陰十,名曰赤弛。不急治六十日死。在兩股內者,不治。六日死。
發於十尻十,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
發於膝,名曰疵疽,其狀大,癰色不變,寒熱而堅,勿石之,石之即死,須其色異柔,乃石之,生也。
諸癰發於節而相應者,不可治也。
發於十陽十者百日死。
發於十陰十者三十日死(一雲四十日死。)發於脛,名曰兔齒,其狀如赤豆,至骨不急治,殺人。
發於踝名曰走緩,其狀色不變,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十婬十,其狀大癰,不急治,百日死。
發於足旁名曰癘疽,其狀不大,初從小指發,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輒益,不治,百日死。
發於足指名曰脫復疽,其狀赤黑則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去之,活也,不斬去者,死。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歧伯曰∶榮氣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歸之,歸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曰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肌膚於骨髓,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何謂疽,答曰∶熱氣純盛,下陷肌膚筋髓骨肉,內連五臟,血氣竭盡,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疽者其上皮天瘀以堅,如牛領之皮,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黃帝曰∶善。
帝曰∶有疽死者奈何?歧伯曰∶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一雲縛。背三,五臟之輸四,項五,五部有疽,死也。
帝曰∶身形應九宮奈何?歧伯曰∶請言身形應九野。
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醜。
左胸應春分其日己卯。
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
膺喉頭首應夏至其日丙午。
左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
右胸應秋分其日辛酉。
左足應立冬其日戊戍己亥。
腰十尻十下窮應冬至其日壬子。
六腑及膈下二臟,應中州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巳也。
凡候此九者,善侯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十體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潰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凡五子日夜半 五醜日雞鳴五寅日平旦 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時 五巳日禺中五午日日中 五未日日五申日晡時 五酉日日入五戍日黃昏 五亥日人定
上以此日時遇疾發癰者,不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