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中風下·瘍第四

方一十四首 灸法一首

治白癜白駁,浸十婬十 瘍,著頸及胸前方∶大醋於甌底磨硫黃令如泥,又以八角附子截一頭使平,就甌底重磨硫黃使熟,夜臥先佈拭病上令熱,乃以藥敷之,重者三度。

又方∶硫黃 水銀 礬石 灶墨

上四味,等分,搗下篩,以蔥涕和研之,臨臥以敷病上。

又方∶石硫黃(三兩) 附子(去皮) 鐵十精十(各一兩)

上三味,並研搗,以三年醋和,納瓷器中密封七日,以醋泔凈洗,上拭幹,塗之,幹即塗,一兩日,慎風。

炙法∶五月五日午時,灸膝外屈腳當紋頭,隨年壯,兩處。灸一時下火,不得轉動。

治頭項及面上白駁,浸十婬十漸長,有似於癬,但無瘡方∶幹鰻鱺魚炙脂塗之,先洗拭駁上,外把刮之,令小磣痛,拭燥,然後以魚脂塗之,一塗便愈,難者不過三塗之,佳。

又方∶取生木空中水洗之,食頃止。

又方∶桂心末唾和,敷駁上,日三。

又方∶白芨(一作白蘞) 當歸 附子(炮,各一兩,去皮) 天雄(炮,去皮) 黃芩(各一兩)幹薑(四兩) 躑躅(二升)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五分匕,日三服。

凡人身有赤疵方∶常以銀揩令熱,不久漸漸消滅瘢痕。

治疣贅疵痣方∶雄黃 硫黃 真珠 礬石(熬) 茹 巴豆(去皮心) 藜蘆(各一兩)

上七味,搗篩為散,以漆和令如泥,塗貼病上,須成瘡,及去面上黑子,點之即去。

治皮中紫赤疵痣靨穢方∶幹漆(熬) 雌黃 礬石(各三兩) 雄黃(五兩) 巴豆(五十枚,去皮) 炭皮(一斤)

上六味,為散,以雞子白和塗故帛,貼病上,日二易之,即除。

九十江十散

主白癜及二百六十種大風方∶當歸(七分) 石楠(一兩半) 秦艽 躑躅 菊花 幹薑 防風 麝香 雄黃(研) 丹砂(研) 斑蝥(各一兩) 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汗) 連翹 知母 鬼箭 石長生(各二兩) 附子(炮,去皮) 王不留行 人參 鬼臼 莽草 木防己 石斛 烏頭(炮) 天雄(炮,去皮) 獨活(各三兩) 地膽 虻蟲(各十枚) 蜈蚣(三枚) 水蛭(一百枚)

上三十味,諸蟲皆去足羽,熬,炙,合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其白癜入頭令發白,服之百日,白發還黑也。

芎湯

主面上及身十體風瘙癢方∶芎 白術 山茱萸 防風 羌活 枳實(各三兩,炙) 麻黃(二兩半,去節) 薯蕷(四兩) 蒺藜子 生薑(各六兩,切) 烏喙(炮) 甘草(炙,各二兩)

上一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

又洗方∶蒴 根 蒺藜子 景天葉(各切,二升) 蛇十床十子(五兩) 玉屑(半兩)

上五味,切,以水一鬥半,煮取一鬥,稍稍洗身面上,日三夜一,慎風。

大黃湯

主風瘙腫癢在頭面方∶大黃 芒硝(各一兩) 莽草 黃芩(各二兩) 蒺藜子(半升)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納芒硝令烊,以帛拓腫上數百遍。日五夜三,勿令近眼。(一方有黃連。)

《千金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