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首)
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臟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而不可見,和利十精十氣,決通水道,息氣腸胃之間,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腑,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十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腑,而營出中焦,衛出上焦。營者絡脈之氣道也,衛者經脈之氣道也。其三焦形相濃薄大小,並同膀十胱之形雲。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堅不得小十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十陽十之外大絡,在太十陽十少十陽十之間亦見於脈,取委十陽十。
小腹腫痛不得小十便,邪在三焦,約取太十陽十大絡視其結脈,與厥十陰十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裡。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殼殼而不堅疼(一雲殼殼而堅)。久咳不已傳之三焦,咳而腹 ?
手少十陽十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外上肩,而十十交十十出足少十陽十之後,入缺盆十十交十十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額至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十十交十十頰至目銳 。是動則病,耳聾 ,咽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 痛。頰腫,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