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膽腑方·膽虛實第二

(脈二首 方九首 灸法二首)

膽實熱

左手關上脈十陽十實者,足少十陽十經也。病苦腹中氣滿,飲食不下,咽幹頭痛,灑灑惡寒,脅痛,名曰膽實熱也。

半夏湯

治膽腑實熱十精十神不守瀉熱方。

半夏 宿薑(各三兩) 黃芩(一兩) 生地黃(五兩) 遠志 茯苓(各二兩) 秫米(一升) 酸棗仁(五合)

上八味 咀,以千裡長流水五鬥煮秫米,令蟹目沸揚之千餘遍,澄清,取九升煮藥,取三升半分三服。(《集驗方》治虛煩悶不得眠,無地黃、遠志,有麥門冬、桂心各三兩,甘草、人參各二兩。)

膽虛寒

左手關上脈十陽十虛者,足少十陽十經也。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搖 不能起,僵仆目黃,失十精十 ,名曰膽虛寒也。

十溫十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之方。

半夏 竹茹 枳實(各二兩) 橘皮(三兩) 甘草(一兩) 生薑(四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本有茯苓二兩、紅棗十二枚)

千裡流水湯

治虛煩不得眠方。

麥門冬、半夏(各三兩) 茯苓(四兩) 酸棗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黃芩 遠志 萆

上十二味 咀,以千裡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萬遍澄清,取一鬥煮藥取二升半,分三服。

酸棗湯

治虛勞煩攪,奔氣在胸中,不得眠方。

酸棗仁(三升) 人參 桂心 生薑(各二兩) 石膏(四兩) 茯苓 知母(各三兩)甘草(一兩半)

上八味 咀,以水一鬥先煮棗仁取七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治虛勞煩悶不得眠方∶

大棗(二七枚) 蔥白(七十莖十)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梔子湯

治大下後虛勞不得眠,劇者顛倒懊惱欲死方。(仲景雲,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惱,梔子湯主之。)

大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納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

若上氣嘔逆,加橘皮二兩,亦可加生薑二兩。

治煩悶不得眠方∶

枸杞白皮、生地黃(各五兩) 麥門冬 甘草 前十胡十(各五兩) 茯苓 ?

上十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七合,分四服。

治虛勞不得眠方∶

酸棗仁 榆葉(等分)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日再。

又方 幹薑四兩為末,湯和頓服,覆取汗愈。

灸法

膽實熱灸濁浴,隨年壯,十穴十在挾膽俞旁相行去五寸。

膽虛灸三十陰十十十交十十各二十壯,十穴十在內踝上一夫。

《備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