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腸道病毒和輪狀病毒·2 脊髓灰質炎病毒

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質炎。該疾病傳播廣泛,是一種急十性十傳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肢十體松十弛十性十麻痹,多見於兒童,故又名小兒麻痹癥。

一、病毒型別與抗原十性十

已知脊髓灰質炎病毒有三個血清型,這三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經清楚,總的核苷酸數目為7500個左右。雖然有71%左右的核苷酸為三型脊髓灰質炎病毒所共有,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卻都位於編碼區內,因此三型病毒間和試驗無十十交十十叉反應。

用補體結合試驗可查出病毒有兩種抗原,一種稱為D(致密)抗原,另一種稱為C(無核心)抗原。前者存在於成熟的、有感染十性十的病毒顆粒中,是該病毒的中和抗原,具有型特異十性十。C抗原存在於經過56℃滅活,或者未成熟的空心病毒顆粒中,是一種耐熱的抗原成份,與三型病毒的抗血清均呈補體結合十陽十性十反應。

二、流行病學特點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流行都在夏、秋季。一般以散發為多,帶毒糞便污染水源可引起暴發流行。引起流行的病毒型別以Ⅰ型居多。潛伏期通常為7~14天,最短2天,最長35天。在臨十床十癥狀出現前後病人均具有傳染十性十。

三、臨十床十表現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這是因為在人細胞膜表面有一種受體,與病毒衣殼上的結構蛋白VP1具有特異的親和力,使病毒得以吸附到細胞上。受病毒感染後,絕大多數人(90~95%)呈隱型感染,而顯十性十感染者也多為輕癥感染(4~ 8%),隻有少數病人(1~2%)發生神經系統感染,引起嚴重的癥狀和後果。根據顯十性十感染病人的臨十床十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①輕型:病癥似流感,有發十熱、乏力、頭痛、肌痛、有時伴有咽炎、扁桃腺炎及胃腸炎癥狀。癥狀持續4~5天後即退去。②非麻痹型(又不無菌十性十腦膜炎型):病人具有典型的無菌十性十腦膜炎癥狀,下肢疼痛,頸或背痛,可查出有輕度頸項強直及腦膜刺激癥狀,腦脊液中淋巴細胞增多。③麻痹型:病毒從血液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當累及脊髓腰膨十大部前角運動神經細胞時,造成肌群松十弛、萎十縮,最終發展為松十弛十性十麻痹。在極個別病人,病毒可累及顱下神經及脊髓頸區前角神經細胞,造成咽、軟腭、聲帶麻痹、病人常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上述臨十床十表現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多種因素,如毒株的毒力、感染病毒的相對數量、機體免疫功能狀態等。過度疲勞、創傷、妊十娠、扁桃腺切除近期有以明礬為佐劑的疫苗接種史等易促使麻痹發生。

四、防治原則

目前尚無特異的治療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的藥物。對該病的控制主要依賴於疫苗的使用,被動免疫僅用於個別情況。

(一)主動免疫

自5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采用Salk滅活疫苗及Sabin減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極大地降低瞭脊髓灰質炎的發病率。Salk疫苗由三型病毒經甲醛滅活後混合制成,肌肉註射,可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其優點是便於保存及運輸,無減毒株返祖現象,且副作用較少。Sabin疫苗是用減毒變異株制成,采用口服,方法簡便,不但可使機體產生液抗體。還能刺激腸十壁漿細胞產生分十泌型lgA,對野毒株有消滅作用,從而切斷其在人群中的傳播,因而Sabin 疫苗的免疫效果更好。另外活疫苗病毒排十出體外,使接觸者受到感染而獲得免疫。但減毒活疫苗不耐熱,保存及運輸均需冷藏,而且有恢復毒力的危險,在免疫陷人十體內易致麻痹。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傢(包括我國)已將單價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免疫改為三價活疫苗免疫法,即免疫對象口服三次三價活疫苗糖丸,每次間隔6~8周。其優點是不會漏服,服用次數少,免疫效果好。

(二)被動免疫

用人免疫球蛋白來保護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接觸者。此球蛋白往往含有三型病毒的抗體,及時給予可中和血液中的病毒。被動免疫僅用於做過扁桃腺切除的兒童、未經過免疫接種而又必須接觸脊髓灰質病人的醫務人員和親屬,以及未比免疫接種的孕婦等。免疫效果保持3~5周。

《醫學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