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第一個代表菌株TW~183株,是1965後從臺灣省分離出來的,1983年又自美國西點城一位急十性十呼吸道感染病人的咽部分離出另一株衣原體定名為AR~39。後又發現這兩株衣原體為同一菌株,乃取名TWAR。該菌具有嚴格的細胞內寄生特點,不但常引進肺炎,支氣管炎等急十性十呼吸道感染,而且和動脈硬化十性十心管疾患的發病有關。
TWAR組原體形態與沙眼和鸚鵡熱衣原體呈圓形的原體很不相同,TWAR的原體呈典型的梨形,且呈多形態,核質四周具有很闊的空隙,在胞中還有數個電子致密的圓形小體存在。TWAR組的網織體(RB)和生活周期,則與其它兩種衣原體相同。TWAR組成員可在雞胚中生長,但毒力低,早期傳2~3代時不能殺死雞胚。培養沙眼衣原體的MyCoy和Hela229細胞TWAR難以適應,目前以HL細胞系較適合。
TWAR相關的疾病大多為肺炎和支氣管炎,肺炎以老年人最多,其次為20歲以下者。多數研究表明,TWAR在肺炎的常見病因中居第3或第4位。支氣管炎通常呈亞急十性十過程,癥狀持續數日或數周。TWAR還可引起咽炎或鼻竇炎,咽炎可伴有發十熱,鼻竇炎可同時有中耳炎。扁桃體炎和鼻竇炎也常伴發於TWAR肺炎或支氣管炎。
TWAR抗體與慢十性十冠心病和急十性十心肌梗塞密切相關。近年來在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的硬化斑中,經用TWAR特異十性十單克隆抗體免疫組化染色和以PCR法檢測TWAr DNA,均證實病灶中存在肺炎衣原體,而正常動脈組織中則十陰十性十。同時,硬化的冠狀動脈壁在電鏡下還觀察到大小和形態均與肺炎衣原相似的梨形結構。這些研究中清楚表明TWAR與動脈硬化斑相關,但TWAR感染在動脈硬化發病上的具體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肺炎衣原體的微生物學檢查可進行病原體分離和PCR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