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螺旋體·2 梅毒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n)是梅毒的病原體,因其透明,不易著色,故又稱蒼白螺旋體。梅毒是一種廣泛流行的十性十病,近幾年在我國發病率又有所回升。

一、生物學特十性十

梅毒螺旋體細長,5~15×0.1~0.2um,形似細密的彈簧,螺旋彎曲規則,平均8~14個,兩端尖直。電鏡下顯示梅毒螺旋體結構復雜,從外向內分為:外膜(主要由蛋白質、糖及類脂組成)、軸絲(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圓柱形菌體(包括細胞壁、細胞膜及胞漿內容物);一般染料不易著色。梅毒螺旋體有生活發育周期,分為顆粒期、球形體期及螺旋體期,平均約30小時增殖一代,發育周期與所致疾病周期、隱伏發作及慢十性十病程有關。梅素螺旋體抗原分為三類:

1.螺旋體表面特異十性十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的凝集抗體及密螺旋體制動或溶解抗體,後者加補體可溶解螺旋體。

2.螺旋體內類屬抗原:可產生補體結合抗體,與非病原十性十螺旋體有十十交十十叉反應。

3,螺旋體與宿主組織磷脂形成的復合抗原:當螺旋體侵入組織後,組織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體上,形成復合抗原,此種復合抗原可刺激機體產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體,稱為反應素(Aegagin),可與牛心肌或其他正常動物心肌提取的類脂質抗原起沉淀反應(康氏試驗)或補體結合反應(華氏試驗)。

1981年,Fieldsteel 等采用棉尾兔單層上皮細胞,在微氧條件下培養成功,在人工培養基上尚不能培養。

梅素螺旋體對十溫十度、幹燥均特別敏十感,離體幹燥1~2小時死亡,41℃中1小時死亡,對化學消毒劑敏十感,1~2%石炭酸中數分鐘死亡,對青黴素、四環素、砷劑等敏十感。

二、致病十性十與免疫十性十

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由於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十性十梅毒和後天十性十梅毒。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婦經胎十盤傳染給胎兒的;後者是出生後感染的,其中95%是由十性十十十交十十直接感染,少數通過輸血等間接途徑感染。

先天十性十梅毒又稱胎傳梅毒。梅毒螺旋體經胎十盤進入胎兒血循環,引起胎兒全身感染,螺旋體在胎內兒臟(肝、脾、肺及腎十上十腺)及組織中大量繁殖,造成流產或死胎,如胎兒不死則稱為梅毒兒,會出皮膚梅毒瘤、骨膜炎、鋸齒形牙、神經十性十耳聾等癥狀。

後天獲得十性十梅毒表現復雜,依其傳染過程可分為三期:

初期梅毒:梅毒螺旋體侵入皮膚粘十膜約三周後,在侵入局部出現無痛十性十硬結及潰瘍,稱硬十性十下疳。局部組織鏡檢可見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浸十潤。下疳多發生於外生十殖器,其潰瘍滲出物含有大量梅毒螺旋體,傳染十性十極強。下疳常可自然愈合,約2~3個月無癥狀的隱伏期後進入第二期。

二十期梅十毒:此期的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粘十膜出現梅十毒十疹,全身淋巴結腫大,有時亦累及骨、關節、眼及其他器官。在梅十毒十疹及淋巴結中有大量螺旋體。不經治療癥狀一般可在3周~3個月後自然消退而全愈;部分病例經隱伏3~12個月後可再發作。二十期梅十毒因治療不當,經過5年或更久的反復發作,而進入三期。

三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皮膚粘十膜的潰瘍十性十損害或內臟器官的肉十芽腫樣病變(梅毒瘤),嚴重者在經過10~15年後引起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動脈瘤、脊髓癆及全身麻痹等,此期的病灶中螺旋體很少,不易檢出。

一、二十期梅十毒又統稱為早期梅毒,此期傳染十性十強而破壞十性十小。三期梅毒又稱為晚期梅毒,該期傳染十性十小,病程長、而破壞十性十大。

目前尚未證明梅毒螺旋體內毒素或分十泌外毒素,其致病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與螺旋體對宿主細胞的直接損害及Ⅲ、Ⅳ型變十態反應有關。

梅毒的免疫是有菌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體十液免疫隻有一定的輔助防禦作用,意義不大。當螺旋體從體內清除後仍可再感染梅毒,而且仍可出現一期梅毒十癥狀。此病周期十性十潛伏與再發的原因可能與體內產生的免疫力有關,如機體免疫力強,螺旋體能變成顆粒形或球形,在體內一些部位潛伏起來,一旦機體免疫力下降,螺旋體又可侵犯體內某些部位而復發。

三、微生物學檢查

(一)檢查螺旋體

采取初期及二十期梅十毒硬十性十下疳、梅十毒十疹的滲出物等,用暗視野或墨汁顯影,如查見有運動活潑的密螺旋體即可診斷。

(二)血清學檢查

1.非螺旋體抗原試驗:是用正常牛心肌的心類脂(Cardiolipin)作為抗原,檢測病人血清中的反應素。國際上常用十性十病研究實驗室(UDRL)的玻片試驗法;該法是一種簡單的玻片沉淀試驗,試劑及對照已標準化。另外,還可用不加熱血清反應素試驗(USR),其抗原是UDRL抗原的改良,敏十感十性十和特異十性十與UDRL相似。反應素在第一期梅毒病變出現後1~2周就可測出,第二期十陽十性十率幾乎達100,第三期十陽十性十率較低。本試驗所用抗原是非特異的,檢測的抗體時應排除假十陽十性十反應,結合病史,臨十床十表現及多次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

2.螺旋體抗原試驗:抗原為梅毒旋體,以檢測血清中的特異十性十抗體,該試驗特異十性十高,目前常用下述兩種方法。

(1)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FTA~ABS):為間接熒光抗體法,其敏十感十性十及特異十性十均高,常用於梅毒的早期診斷。

(2)梅毒螺旋體制運試驗(TPI):用來檢測血清中是否存在抑制螺旋體活動的特異十性十抗體。用活梅毒螺旋體(Nichol株)加病人新鮮血清,35℃培養16小時,同法作正常血清對照,然後用暗視野顯微鏡觀察活動的螺旋體數目,如試驗標本活動的螺旋體數目小於或等於對照血清標本內的40%,即為十陽十性十。

四、防治原則

梅毒是一種十性十病,預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和社會管理,目前尚無疫苗預防。

對病人應早診、早治,現多采用青黴素3個月~1年,以血清中抗體十陰十轉為治愈指標。

《醫學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