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厭氧性細菌·2 無芽胞厭氧菌

在細菌引起的感染中,厭氧梭狀芽胞桿菌(破傷風、氣十性十壞疽,肉毒梭菌等)所引起的感染早被臨十床十重視。無芽胞厭氧菌感染卻常被忽視,近年來由於科學儀器、實驗方法的進展,發現無芽胞厭氧菌引起感染逐年增加,引起臨十床十廣泛重視。

無芽胞厭氧菌均為正常菌群,在下述條件下才引起內源十性十感染:①因手術、拔牙、腸穿孔等原因,使屏障作用受損,致細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②長期應用抗生素治療使正常菌群失調。③機體免疫力減退。④局部組織供血不足、組織壞死、或有異物及需氧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組織厭氧微環境。

無芽胞厭氧菌的致病力往往不強,細菌的種類不同其致病物質也不完全相同。無芽胞厭氧菌的感染往往無特定的病型,常引起局部的炎癥、膿瘍和組織壞死等,並可累及全身各個部位,如中耳炎、鼻竇炎、牙周膿腫、壞死十性十肺炎、肺膿瘍、腹膜炎、闌尾炎、盆十腔膿腫、子十宮內膜炎、骨髓炎、敗血癥、腦膿瘍等。在此類感染中,往往同時存在有幾種厭氧菌,亦還可能在需氧或兼十性十厭氧菌。應結合病情和標本中出現的優勢菌做出厭氧感染的判斷。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時,應考慮無芽胞厭氧菌的感染:①發生在口腔、鼻竇、胸腔、腹腔、盆十腔和十肛十門會十陰十附近的炎癥、膿腫及其他深部膿腫。②分十泌會為血十性十或黑色,有惡臭。③分十泌物直接塗片鏡檢可見細菌,而在有氧環境中培養無菌生長。④血培養十陰十性十的敗血、感染十性十心內膜炎、膿毒血栓十性十靜脈炎。⑤使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長期治療無效者。

一、厭氧十性十球菌

(一)消化球菌屬(Peptococcus)

是口腔、腸道、女十性十生十殖道、皮膚等處的正常菌群。革蘭氏十陽十性十球菌,直徑0.5~1um,成單個、雙個、四聯或小堆。無鞭十毛十、無芽胞、專十性十厭氧菌。

本菌為條件致病菌,常和其他菌混合感染,也可單獨感染。在菌血癥、手指感染、十乳十腺膿腫、前十列十腺炎、肺部感染、中耳炎和各種化膿十性十感染時均可分離到消化球菌。在一些口腔感染十性十疾病時,如牙髓感染時也可分離出消化球菌。

(二)消化鏈球菌屬(Peptostreptococcus)

菌體為革蘭氏十陽十性十,易變為革蘭氏十陰十性十菌,園形或十卵十園形,大小不等,直徑0.3~1um,成雙、短鏈狀、無鞭十毛十、無芽胞。專十性十厭氧。

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女十性十生十殖道正常菌群。本菌屬中以厭氧消化鏈球菌(P.anaerobic)最常致病。消化鏈球菌可引起與諾非氏芽胞桿菌相似的急十性十壞疽,膿惡臭,產氣較少而水腫嚴重。這種氣十性十壞疽戰傷多見,平時較少。口腔、上呼吸道、肺胸膜感染中可出現,微小消化鏈球菌寄生於口腔牙縫,直徑0.3~0.5um,對糖和蛋白均無反應,常由於拔牙進入血循環引起亞急十性十細菌十性十心內膜炎,也常在頭頸部、口咽、上呼吸道感染中出現。

(三)韋榮氏球菌屬(Veillonella)

革蘭氏十陰十性十厭氧十性十微小球菌,直徑0.3~0.5um,初期培養為革蘭氏十陽十性十,過夜轉為十陰十性十。成雙、短鏈或十十團十十塊,無莢膜,無鞭十毛十,無芽胞。

產生內毒素,因此在各種混合感染中起作用。常從軟組織膿腫及血液中檢出。可見於上呼吸道及腸道感染。它缺乏酵解糖類和多元醇地能力,在動物和人的自然腔道中大量存在。分佈於口腔、咽部、呼吸道、消化道、發十性十陰十道的正常菌群。一旦牙齒上有革蘭氏十陽十性十菌移植,韋榮氏菌隨之移居而使菌斑明顯增多,它能消耗十乳十酸,故人們推測此菌可能有使齲齒減少的作用。

二、革蘭氏十陰十性十無芽胞厭氧桿菌

(一)類桿菌屬(Bacteroides)

1.脆弱類桿菌(B.fragilis)能分解糖,對膽汁耐受。為類桿菌屬的代表株。革蘭氏十陰十性十桿菌,兩端鈍圓而濃染,中間有不著色部份。專十性十厭氧、無芽胞、無動力、直徑為0.5×1.3~1.6um 。專十性十厭氧菌,氯化血紅素和20%膽汁可促進其生長。牛心、牛腦液血平皿培養48小時,菌落1~3mm ,園,微凸,灰白,表面光滑,邊緣整齊,大多不溶血。生化反應弱,解糖。解酶反應十陽十性十,葡萄糖的終末代謝產物有乙酸和琥珀酸;吲哚不定,耐膽鹽,水解七葉靈。不還原硝酸鹽。產生蘋果酸鹽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6PGDH)、細胞壁粘肽層含有二氨基庚二酸。依據對鼠李糖、海澡糖,甘露醇發酵及吲哚試驗可區別本組菌落。DNA的G+C含量為39~48%。本菌主要分佈於結腸和口腔中。

脆弱類桿菌致病因素有內毒素,由脂多糖和類脂A構成。脂多糖決定其抗原十性十,類脂A決定其毒十性十。由於它的內毒素的化學結構與典型內毒素不同,所以毒十性十比一般內毒素為低,但發現它的內毒素在體外能抑制中十性十白細胞的趨化十性十和吞噬作用。脆弱類桿菌還能產生β-內酰胺酶,破壞青黴素,故對青黴素有耐藥十性十。本菌還產生肝素酶,這種酶有利於形成血栓十性十靜脈炎和遷徒十性十膿腫。脆弱類桿菌還分十泌透明質酸酶,DNA酶,神經氨酸酶等,均與其侵襲力有關。脆弱擬桿菌E抗原與其致病十性十有關,如化膿,白血球先降低後升高,肝、肺,腎組織病變等。在臨十床十上的無芽胞厭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產黑色素類桿菌(B.melaninogenicus)目前有些文獻將類桿菌屬中中度解糖、不耐2%膽鹽的類桿菌統稱為普氏菌屬(Prevolla)。產黑色素普氏菌為代表株。

革蘭氏十陰十性十多形十性十桿菌,專十性十厭氧,有莢膜與菌十毛十,無芽胞,無動力。血平板上的菌落0.5~2毫米。一般為圓形、凸起、有光澤、光滑。可以是半透明、不透明、灰色、棕色或黑色的菌落,可以有溶血,葡萄糖肉湯終未ph 4.5~5.2 ,最適生長十溫十度是37℃,但有些菌株的生長十溫十度是25或45℃。6.5%NaCL可抑制其生長,培養時需要維生素K和氯化血紅素,20%的膽汁可抑制其生長,能產生乙酸和琥珀酸,產生蘋果酸鹽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6PGDH),吲哚大多為十陰十性十,不還原硝酸鹽,G+G含量40~52%,能產生膠原酶、蛋白水解酶,能水解膠原組織,能侵襲膠原組織,以建立厭氧病灶,其代謝過程中還產生DNA酶,硫化氫,吲哚及大量的氨,能溶解粘十膜上皮。這些有害代謝產物在厭氧感染中起著關鍵作用。為口腔,腸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常與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可從多種檢材中檢出。

3.不解糖的類桿菌 目前不解糖、不耐2%膽鹽的菌株(如牙齦類桿菌等)已獨立成一新屬,稱為卟啉菌屬(Porphyromonas)。包括有3種,分別是牙齦卟啉菌(P.gingvalis)、不解糖卟啉菌(P.assacharolytica)、牙髓卟啉菌(P.endodontalis)。

革蘭氏十陰十性十桿菌或球桿菌,專十性十厭氧,無芽胞,無動力。肉湯中細菌的大小為0.5×0.8×1.0或3.5um,血平板上的菌落為光滑、光澤、凸起、直徑1~3毫米。培養一定時間後菌落由邊緣逐步向中心變黑,最後整個菌落變黑。產生蘋果酸鹽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但不具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6PGDH)、吲哚十陽十性十。不水解淀粉和七葉靈,不還原硝酸鹽,G+C含量40~52%。卟啉菌與牙髓感染、牙源十性十膿腫和牙周炎有特殊關系。

(二)梭形桿菌屬(Fusobacterium)

由於菌體形態兩端尖銳呈梭形而得名。存在於人和動物口腔、上呼吸道、腸道、泌尿系的正常菌群,以口腔居多。

革蘭氏十陽十性十,小或中等在小兩端鈍圓形的桿菌,無鞭十毛十,無芽胞,無莢膜。培養需專十性十厭氧,最適十溫十度37℃,pH7.0營養要求不高,可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硫乙醇酸鹽和半胱氨酸對其有抑制作用。不產生觸酶,對H2O2敏十感,培養基呂觸酶能刺激其生長。

梭形桿菌可與螺旋體混合感染,引起急十性十潰瘍十性十齦炎,急十性十壞死齦炎等。在人類嚴重炎癥十性十牙周病中此二菌大為增加,而疾病減輕時則減少。故也有人將其牙周疾病治療效果觀察指標之一。

三、革蘭氏十陽十性十無牙胞厭氧桿菌

(一)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為革蘭氏十陽十性十厭氧桿菌,具分叉末端,主要寄居於腸道及齦下菌斑。其致病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在正常情況下,雙歧桿菌無致病作用,和人保持著和諧的共生關系,據研究報道它具有一系列生理作用,如合成維生素、與其他厭氧菌在粘十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防止外襲菌、刺激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細胞、提高宿主抗感染能力及抗腫瘤等功能。已研制成生物制劑應用物臨十床十,在防治生態失調和防老防癌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

(二)十乳十桿菌屬(Lactobacillus)

十乳十桿菌屬十乳十酸桿菌科,因發酵糖產生大量十乳十酸而命名。存在廣泛。嗜酸十性十,最適pH5.5~6.0,pH3.0~4.5仍能生存,在無芽胞桿菌中其耐酸力最強。

婦女青春期十陰十道內十乳十酸桿菌可分解分十泌物中的糖產酸,抑制致病菌的生長。腸道十乳十酸桿菌可分解糖產酸,抑制致病菌及腐敗菌的繁殖,十乳十酶生即由活的十乳十酸桿菌制成,可治療消化及腹瀉。酸牛十奶十中的十乳十酸桿菌也有抑制腸道致病菌的作用。

十乳十酸桿菌是否為齲齒病原,目前仍無肯定結論,但齲齒活動狀態與唾液十乳十酸液桿菌計數之間有明確的相互關系。

四、無芽胞厭氧菌感染防治原則

無芽非金屬厭氧菌為人十體正常菌群,屬於條件致病菌,其感染為內源十性十感染,故缺乏特異有效的預防方法。外科清創引流是預防厭氧菌感染的一個重要措施。

大多數無芽胞厭氧菌對青黴素、氯黴素、氯林可黴素、頭孢菌素敏十感,均可用於治療,而對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不敏十感,對四環素亦大多耐藥。脆弱類桿菌能產生β-內酰胺酶,破壞青黴素和頭孢菌素,故對此類藥物耐藥,在治療時須註意。應選氯黴素和氯林可黴素。此外,滅滴靈對厭氧感染也有很好的療效。由於厭氧菌常與其他需氧或兼十性十菌混合感染,在選用十藥物時應有全面考慮,二者兼顧。

《醫學微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