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為革蘭氏十陰十性十桿菌。主要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peneumoniae)、臭鼻克雷伯氏菌(K.ozaenae)和鼻硬結克雷伯氏菌(K.rhinoscleromati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對人致病十性十較強,是重要的條件致病菌和醫源十性十感染菌之一。
一、生物學十性十狀
為較短十粗的桿菌,大小0.5~0.8×1~2um,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無芽胞,無鞭十毛十,有較厚的莢膜,多數有菌十毛十。
營養要求不高,有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較大的灰白色粘十液菌落,以接種環挑之,易拉成絲,有助鑒別。在腸道桿菌選擇十性十培養基上能發酵十乳十糖,呈現有色菌落。
具有O抗原與K抗原,後者用以分型。利用莢膜腫脹試驗,本屬K抗原可分為82型。肺炎克氏菌大多屬3型和12型;臭鼻克氏菌主要屬4型,少數為5型或6型;鼻硬結克氏菌一般屬3型,但並非所有3型均為該菌。
本屬細菌55℃30分鐘被殺死。在培養基上可存活數周至數月。
二、病癥十性十
(一)肺炎克雷伯氏菌
1882年Friedlander首先從大葉十性十肺炎患者痰液中分離出,故也稱為Friedlander桿菌,簡稱肺炎桿菌。該菌產生胞外毒十性十復合物(extracellular toxic complex, ETC),主要成分為莢膜多糖(63%)、脂多糖(30%)和少量蛋白質(7%)。有些菌株還可產生LT和ST腸毒素。莢膜也與致病力有關。
本菌存在於人十體腸道、呼吸道。可引起支氣管炎、肺炎,泌尿系和創傷感染,甚至敗血癥、腦膜炎、腹膜炎等。
(二)臭鼻克雷伯氏菌
簡稱臭鼻桿菌,引起慢十性十萎十縮十性十鼻炎,有惡臭,以及敗血癥、泌尿系感染等。
(三)鼻硬結克雷伯氏菌
簡稱鼻硬結桿菌,引起慢十性十肉十芽腫十性十病變,侵犯鼻咽部,使組織發生壞死。
三、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治療
一般對先鋒黴素、氨基糖類(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氯黴素、多粘菌素等敏十感。易於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