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太陰經 太陰四逆湯證

太十陰十病,自太十陽十傳來,其脈浮者,表證未解,可以發汗,宜桂枝湯(方在“太十陽十”)。若發十熱頭痛,身十體疼痛,是太十陽十表證未解,法宜桂枝,乃脈反見沉,便是太十陰十臟十病,當十溫十其裡。宜四逆湯,甘草培土,幹薑、附子,十溫十中而暖下也。

凡下利清谷,則病已入裡,不可發汗,汗之十陽十亡土敗,濕旺木鬱,必生脹滿也。下利脹滿,有裡證者,不可發表,身十體疼痛,有表證者,亦當十溫十裡。非表病可以不解也,若身十體疼痛,而下利脹滿,表裡皆病,當先十溫十其裡,後攻其表,十溫十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也。

十陽十明泄利,津十液失亡,多病燥渴,若自利而不渴者,則屬太十陰十臟十病,以其臟有寒故也。法當十溫十之,宜四逆輩。水泛土濕,少十陰十之寒,傳於太十陰十,故脾臟有寒也。

【14】四逆湯 七十六

甘草炙,二兩幹薑一兩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十溫十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

《傷寒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