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壯陽食品

(一)驢肉

驢肉比牛肉細十嫩,味道鮮美,所以俗話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歷來為我國北方人民所喜十愛十。

驢肉是一身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每百克含蛋白質18.6克,脂肪0.7克,鈣10毫克,磷144毫克,鐵13.6毫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驢肉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較好的補益作用。

驢肉十性十味甘涼,有補氣養血、滋十陰十壯十陽十、安神去煩等功效。對體弱勞損、氣血不足和心煩者,尤有較好的療效。驢皮是熬制驢皮膠的原料,成品稱阿膠。阿膠味甘十性十平,有補血、滋十陰十、養肝、益氣、止血、清肺、調十經、潤燥、定喘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虛弱貧血、產後血虧、面色萎黃、咽幹、津少、便秘及一切出十血癥狀。中醫認為,阿膠是血肉有情之物,為滋補強壯劑。平素體質虛弱、畏寒、易感冒的人,服阿膠可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驢腎,味甘十性十十溫十,有益腎壯十陽十、強筋健骨的效用,可治療十陽十痿不十舉、腰膝酸十軟等癥。

用驢肉治療疾病的方劑有:將驢肉250克洗凈,切小塊水煮,加豆豉、五香粉、鹽調味,肉爛後食用,對氣血不足患者,有補益氣血及安神功效;將驢肉250克洗凈,切塊水煮,加大棗10枚,淮山藥50克,熟後食用,對身倦乏力、心悸心煩者,可起到調養作用。

(二)狗肉

狗肉,有的地方稱香肉。我國北方有“要吃走獸、狗肉、豬肉”的說法;廣東則有“狗肉滾一滾,神仙站不穩”的諺語,這些都說明,狗肉是一種味道醇香的美味佳肴。

狗肉細膩、鮮十嫩,營養價值很高,除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外,還含有嘌呤類、肌肽及鉀、鈉、氯等物質。據分析,狗肉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和脂類,可產生較高的熱量,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尤其適宜於老年人冬令進補。

狗肉味甘、咸、酸,十性十十溫十,有重要的醫療價值,不但益脾,而且壯十陽十,滋補力較高。《本草綱目》載:狗肉有“安五臟、輕身益氣、益腎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勞七傷、補血脈”等功效。《普濟方》中說狗肉對“久病大虛者,服之輕身,益氣力”。如老年人患有腎虛耳聾、遺尿等癥,可用狗肉250克,黑豆50克,共燉爛調味食用,治療效果很好;用狗肉250克,燉爛食肉飲湯,每日1次,連服1~3個月,可治療十陽十痿早十泄。將熟附煨薑燉狗肉,能夠十溫十腎壯十陽十,祛寒止痛。

狗肉因其十性十十溫十十熱,多食可上火。凡熱病及十陽十盛火旺者,不宜食用。

(三)鵪鶉

鵪鶉,古稱鶉鳥、宛鶉、蕎鶉。

俗話說:“要吃飛禽,還數鵪鶉”。鵪鶉肉嫩味香,香而不膩,一向被列為野禽上品。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鵪鶉肉就被作為名貴佳肴,出現在宮廷顯貴的盛宴上。目前,我國用鵪鶉的肉、蛋、肝、腰、骨、爪等燒制的菜肴就有60種之多,備受國內外賓客的青睞。

鵪鶉肉不僅味美勝雞,而且營養及藥用價值也勝於雞,其肉中含蛋白質可高達24.3%,還含有多種無機鹽以及十卵十磷脂、激素和多種人十體必需氨基酸。鵪鶉肉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肥胖癥患者食用。鵪鶉蛋的營養價值更高,與雞蛋相比,蛋白質高30%,鐵高46.1%,維生素B1高20%,維生素B2高83%,十卵十磷脂高5.6倍。鵪鶉蛋並含有維生素P及降壓素蘆丁等成分。

鵪鶉的肉和蛋,既是很好的補品,對體弱者有補益強壯作用,又對多種疾病有調補治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鵪鶉肉可“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清熱結”。常人食用可增氣力,壯筋骨。用鵪鶉蛋與韭菜共炒,油鹽調味食用,可治療腎虛腰痛、十陽十痿;將鵪鶉1隻,去十毛十及內臟,將天麻15克填其肚內,煮湯,加油鹽、味十精十等調料,煮好後,除去天麻,吃肉喝湯,可治氣血兩虛及頭昏乏力、貧血等癥;治體弱多病、少氣無力,可於每天早上用沸水沖鵪鶉蛋2個,空腹食之。鵪鶉還因含有維生素P及蘆丁等成分,常食有防治高血壓及動脈硬化的功效。

(四)雀肉

雀,俗將老而斑者稱為麻雀,小而黃口者稱為黃雀。李時珍雲:“雀,處處有之。……體絕肥,背有脂如披綿。十性十味皆同,可以炙食,作?甚美”。蘇東坡也喜食雀肉,有詩曰:“披綿黃雀漫多脂”。可見雀肉醇厚無比瞭。

雀肉所含的主要營養成分為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據《增補食物秘方》記載:雀肉能“補五臟,益十精十髓,暖腰膝,起十陽十道,縮小十便,又治婦人血崩帶下,十月後正月前宜食”。祖國醫學認為,雀肉能補十陰十精十,是壯十陽十益十精十的佳品,適用於治療腎十陽十虛所致的十陽十痿、腰痛、小十便頻數及補五臟之氣不足。將其煨熟食用或酒浸飲用,有十溫十十陽十補益作用,對十陽十虛、羸瘦、十陽十痿、早十泄、帶下癥等有較好的療效。此外,雀腦與雀十卵十亦有較好的補益作用。雀腦補腎利耳,熟食可以治療男子十陽十痿、遺十精十等癥;雀十卵十有助腎十陽十、補十陰十精十之功效,對治療十陽十痿、腰痛、十精十液清冷有效。具體方法是:將麻雀3~5隻,去十毛十及內臟,斬碎炒熟,與大米同煮粥,加蔥、鹽調味,空腹食;如患有十陽十痿、早十泄、小十便頻數,可將麻雀2~3隻,去十毛十、內臟及爪,切塊,再將小米200~300克洗凈,同麻雀一起加水煮粥,加入蔥、薑及少許鹽調味,粥熟肉爛後食用;治腰膝冷痛、頭暈氣短,可將麻雀3隻,去十毛十及內臟,與豬肉250克同燒,食用。

雀肉大熱,春夏季及患有各種熱病、炎癥者不宜食用。

(五)羊肉

羊肉,是我國人們主要食用肉類之一,也是冬季進補佳品。羊肉肉質細十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營養。據分析,每百克羊肉含蛋白質13.3克,脂肪34.6克,碳水化合物0.7克,鈣11毫克,磷129毫克,鐵2.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B族、維生素A、煙酸等。羊肉可制成許多種風味獨特、醇香無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蔥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

羊肉十性十熱、味甘,是適宜於冬季進補及補十陽十的佳品。祖國醫學認為,它能助元十陽十,補十精十血,療肺虛,益勞損,是一種滋補強壯藥。《本草從新》中說,它能“補虛勞,益氣力,壯十陽十道,開胃健力”。金代李杲說:“羊肉有形之物,能補有形肌肉之氣。故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人參補氣,羊肉補形。風味同羊肉者,皆補血虛,蓋十陽十生則十陰十長也”。

羊肉的補益和治療作用都很有效。將羊肉煮熟,吃肉喝湯,可以治療男子五勞七傷及腎虛十陽十痿等,並有十溫十中去寒、十溫十補氣血、通十乳十治帶等功效;將羊肉250克去脂膜,切塊,煮至半熟,以蒜佐之,3天1次,可治療腎虛十陽十痿;若有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十良,可將羊肉50~150克洗凈切薄片,與高粱米煮粥,加調料食之;若有十陰十虛遺尿、小十便頻數者,可將羊肉、魚鰾、黃芪共煎湯服用。

羊肉十性十熱,宜冬季食用。如患有急十性十炎癥、外感發十熱、熱病初愈、皮膚瘡瘍、癤腫等癥,都應忌食羊肉。若為平素體壯、口渴喜飲、大便秘結者,也應少食羊肉,以免助熱傷津。

(六)燕窩

燕窩,又名燕菜,為金絲燕及同屬燕類銜食海中小魚、海藻等生物後,經胃消化腺分十泌十出的粘十液與絨羽築壘而成的窩巢,因多建築在海島的懸崖峭壁上,形狀似陸地上的燕子窩,故而得名。其中以“宮燕”營養價值最高,最名貴;其次為“十毛十燕”;“血燕”品質最差。

燕窩既是與熊掌、魚翅齊名的山珍海味、高級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又是一種馳名中外的高級滋補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每百克含量可高達50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糖類、無機鹽和維生素等。

燕窩的補益作用極佳,凡久病體虛、羸瘦乏力、氣怯食少者,都可把它作為滋補品。《食物宜忌》中說:燕窩有“壯十陽十益氣、和中開胃、添十精十補髓、潤肺、止久瀉、消痰涎”等功效。《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燕窩“味甘淡平,大養肺十陰十,化痰止嗽,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瘵之聖藥”。

燕窩,還具有抗衰療病、攝生自養的功效。用燕窩與銀耳、冰糖適量燉服,可治幹咳、盜汗、肺十陰十虛癥;以燕窩與白芨慢火燉爛,加冰糖再燉溶,早晚服之,可治療老年慢十性十支氣管炎、肺氣腫、咯血等。

燕窩在食用前應先用清水刷洗一遍,再放入80℃熱水中浸泡3小時,使其膨十脹松十軟,然後用鑷子將十毛十絨除凈,再放入100℃開水中泡1小時左右,即可取用烹調。

(七)海參

“海參,有人稱之為“海人參”,因補益作用類似人參而得名。全世界海參共有數十種之多,我國有20多種,其中以梅花參和刺參為世界上最名貴的品種。用於補益者多用刺參和光參。

海參的營養價值較高,每百克水發海參含蛋白質14.9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0.4克,鈣357毫克,磷12毫克,鐵2.4毫克,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海參含膽固醇極低,為一種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加上其肉質細十嫩,易於消化,所以,非常適宜於老年人、兒童以及體質虛弱的人食用。

海參,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補人十體的珍品,其藥用價值也較高。祖國醫學認為,海參“甘、咸,十溫十,補腎益十精十,壯十陽十療痿”;《隨息居飲食譜》中說:海參能“滋十陰十補血,健十陽十潤燥,調十經,養胎,利產”。可見,海參有滋補肝腎、強十精十壯十陽十的作用。凡有久虛成癆、十精十血耗損,癥見眩暈耳鳴、腰酸乏力、夢十遺滑十精十、小十便頻數的患者,都可將海參作為滋補食療之品。此外,因海參似海帶、海藻等海產品,含有一定量的碘,故還有促使新陳代謝旺盛、血液流暢的作用。因此,對高血壓患者極為適宜,並可治療十陽十痿、遺十精十等癥。如治療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可將海參30克,加水適量,燉爛,再加入冰糖適量燉一會,待冰糖溶化,於早飯前空腹服用;治十陽十痿、遺十精十、小十便頻數,可將海參、狗肉各30克,共切片煮湯,加生薑、鹽調味後,食參、肉,喝湯。

(八)淡菜

淡菜,又叫殼菜、紅蛤、海紅等,為厚殼貽貝和其它貝類的幹制品。因其味美而淡,故名“淡菜”。

淡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幹淡菜每百克含蛋白質59.1克,脂肪7.6克,碳水化合物13克,鈣277毫克,磷864毫克,鐵24.5毫克,還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每公斤淡菜尚含碘1200微克。淡菜含有多種人十體必需氨基酸,所含的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這些成分對改善人十體的血液循環功能有重要作用。淡菜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錳、鈷、碘等,對調節機體正常代謝、防治疾病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淡菜不論在我國還是西歐諸國,都被視為天然滋補營養保健食品。

淡菜味咸、十性十十溫十,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日華子本草》說,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十陽十事,理腰腳,消宿食”,是補虛益十精十、十溫十腎散寒的佳品。凡屬久病十精十血耗傷、五臟虧虛,癥見羸瘦倦怠、食少氣短、虛勞吐血、眩暈健忘者,均可將淡菜作為滋補品。將淡菜煮熟,吃肉喝湯,常食可治療十陽十痿早十泄、腎虛下寒、腹中冷痛、久痢久泄和婦女崩漏等癥;將淡菜用黃酒浸泡,再和適量韭菜,共同煮食,每日1次,有補腎助十陽十作用,可治療腰痛、小十便餘瀝不盡、婦女白帶及小腹冷痛等癥;將淡菜與松花蛋共煮服食,可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

(九)蝦

蝦,又名“長須公”、“虎頭公”、“曲身小子”等,按出產來源不同,分為海水蝦和淡水蝦2種。海蝦又叫紅蝦,包括龍蝦、對蝦等,以對蝦的味道最美,為食中上味、海產名品。

蝦肉十具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據分析,每百克鮮蝦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鐵0.1毫克,維生素A360國際單位。還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尼克酸等。蝦皮的營養價值更高,每百克含蛋白質39.3克,鈣2000毫克,磷1005毫克,鐵5.6毫克,其中鈣的含量為各種動植物食品之冠,特別適宜於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蝦類的補益作用和藥用價值均較高。祖國醫學認為,蝦味甘、咸,十性十十溫十,有壯十陽十益腎、補十精十、通十乳十之功。凡是久病體虛、氣短乏力、飲食不思、面黃羸瘦的人,都可將它作為滋補和療效食品。常人食蝦,也有健身強力效果。具體用法是:治療十陽十痿,可將鮮蝦150克、韭菜250克,加油鹽一同炒熟食用,或將鮮大蝦加糯米、甜酒燉服,每日早晚適量食用;治十陽十痿、腰痛、乏力,可用蝦50克,冬蟲夏草15克,九香蟲15克,水煎服,日1劑;治脾腎虛諸癥,可用蝦仁15~20克,洗凈,豆腐500克,切塊。再將兩味一同放鍋中水煮,並加入蔥、薑、鹽調味,待蝦仁熟後,食豆腐、蝦仁,飲湯。

蝦為發物,凡有瘡瘺宿疾者或在十陰十虛火旺時,不宜食蝦。

(十)韭菜

韭菜,又叫起十陽十草、懶人菜、長生韭、扁菜等。我國古代不少著名詩人的詩中都提到過韭菜,如唐代詩人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宋代詩人蘇軾的“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可見韭菜自古以來就受到我國人民的喜十愛十和重視。

韭菜不僅質嫩味鮮,營養也很豐富。據分析,每500克韭菜中含蛋白質10克以上,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19克,鈣280毫克,磷225毫克,鐵6.5毫克,維生素C95毫克,十胡十蘿卜素為17.5毫克(在葉菜中,除金花菜外,含量最高)。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韭菜除含有較多的纖維素,能增加胃腸蠕十動,對十習十慣十性十便秘有益和對預防腸癌有重要意義外,它還含有揮發油及含硫化合物,具有促進食欲、殺菌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對高血脂、冠心病病人有益。

韭菜還是一味傳統的中藥,自古以來廣為應用。《本草拾遺》中寫道,“韭菜十溫十中下氣,補虛,調和臟腑,令人能食,益十陽十”。《本草綱目》又說,韭菜補肝及命門,治小十便頻數、遺尿等。韭菜因十溫十補肝腎,助十陽十固十精十作用突出,所以在藥典上有“起十陽十草”之名。韭菜籽為激十性十劑,有固十精十、助十陽十、補腎、治帶、暖腰膝等作用,適用於十陽十痿、遺十精十、多尿等疾患。用韭菜籽研粉,每天早晚各服15克,開水送服,對治療十陽十痿有效。用韭菜根、葉煎汁內服,可治盜汗、自汗。

《老年食養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