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低)是由於多種原因,致使甲狀腺分十泌相應激素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疾病。臨十床十以機能代謝率降低為特征。在老年人中,本病比甲亢多見,亦以婦女為多。

【發病原因】

甲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如果劑量過大,常有暫時十性十輕度甲低。此外,慢十性十淋巴細胞十性十甲狀腺炎、甲狀腺癌和某些單純十性十甲狀腺病的晚期,均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

2.垂體病變。如垂體前葉機能低下,可繼發不同程度甲狀腺機能低下。

3.下丘腦病變。

本病屬於中醫“虛損”的范疇。其主要病機為十陽十虛氣耗,並伴有不同程度的十陰十傷血虧或飲停血瘀。稟賦不足或脾十陽十受損、中氣不足,或外感邪氣等,均可耗傷中氣,損傷脾十陽十,十陽十虛則無以生十陰十,氣耗難以化血,以致十陰十傷血虧。脾虛則停飲,氣虛則血瘀。故本病病機為虛實兼挾。

【臨床表現】

本病一般起病緩慢而隱匿,臨十床十癥狀輕重不一。其典型表現為:疲乏無力、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怕冷少汗、十毛十發稀疏易脫落、面色蒼白虛腫、納食呆鈍、體重增加、唇厚舌大、語言低沉不清。此外,可以出現眼睫反射遲鈍,基礎代謝率低、血清總T4低及甲狀腺吸131碘率低等。

尤其要指出的是,由於機能低下的程度不同及病人年齡、十性十別的差異,甲低患者的臨十床十表現差異很大。有些病人可以沒有任何自覺癥狀,而僅有少數幾項客觀指標說明其甲低。此外,對於老年人來說,腦力和體力減退、反應遲鈍、怕冷等癥,往往容易單純認為是年老所致,而淡漠、抑鬱又可能妨礙病人去找醫生,因而常常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原發病。甲狀腺病變是引起甲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應及時診治。

2.堅持食用碘化鹽。尤其在甲狀腺腫流行的缺碘地區,更應註意堅持食用碘化鹽,但不可過量。

3.保持心情舒暢。老年人應當樹立革命的樂觀主義十精十神,並善於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垂釣、賞花、集郵、戶外散步等,既可陶冶情十操十,又可舒暢心情。

4.其他。如在運用放射十性十131碘治療甲亢時,應恰當掌握劑量,施行甲狀腺切除術時,應慎重考慮適應癥和切除范圍。

[治療措施]

1.針對病因治療。如由抗甲狀腺藥物引起者,則要停止使用這些藥物,甲狀腺功能即可恢復。

2.長期服用甲狀腺素制劑。首選藥物是甲狀腺片,可從15毫克開始,每隔1~2周增加15~30毫克,直至奏效。其一般治療量為每日120~240毫克,獲得滿意效果後,漸減至合適的維持量約每日60~120毫克,應當註意的是,有冠心病或其他各種心臟十病者應慎用此藥。其他還有左旋甲狀腺素,治療量每日150~200微克;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每日60~100微克。後者作用快,維持短,主要用於粘十液水腫昏迷的搶救,不宜作為長期服用的藥物。

3.其它治療。註意補充營養和糾正貧血,嚴格控制鎮靜劑和麻醉藥的應用,以免誘發昏迷。

4.中醫辨證論治。脾十陽十不足,氣血虧虛,表現為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腹脹納呆、面色蒼黃、頭暈目眩等癥狀者,可以幹薑3克、制附片6克、葛根10克、炙甘草9克、陳皮6克、雲苓10克、焦白術10克、太子參15克、炙黃芪15克、熟地12克、當歸10克、瓜蔞仁9克、佛手10克、建曲6克為基本方十溫十中健脾,益氣補血。待諸癥消失後,再以原方出入制成膏、丸,續服3~6個月,以圖根治;十陰十陽十氣血俱虛,並兼停飲瘀血,表現為表情呆滯、反應遲鈍、動作緩慢、畏寒少汗、頭昏重聽、胸悶心悸、皮膚蒼白多屑、十毛十發枯稀脫落、面色無華、四肢非凹陷十性十水腫、胸痛者,可以制附片(先煎)6克、鹿角霜3克、龜板(先煎)9克、肉蓯蓉9克、淮山藥10克、蒼術6克、白術9克、太子參15克、生黃芪15克、連皮茯苓9克、漢防己6克、炙麻黃3克、川桂枝3克、炒赤芍9克、白芍9克、丹參15克、葛根9克為基本方十溫十十陽十益氣蠲飲,養血補血化瘀。亦可配用小劑量甲狀腺素或糖皮質激素,待中藥取效後再逐漸減其用量直至停用。中藥湯劑需不間斷地服用6個月左右,效果穩定後仍需以上方出入制成膏、丸劑長期服用,如病情出現波動,又當及時改服湯劑或加服西藥。

5.針灸治療。可長期取足三裡、關元等十穴十艾灸。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