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發病原因+癥狀+預防+治療方法

上消化道出十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上段空腸、胰管和膽道的出十血,其發病急、死亡率高,是內科重要急癥之一.老年人由於其血管彈十性十差,不易止血,且多數患者合並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病變,故病死率較高,國外報道為26%,國內報道為13.5%~18.7%,其死亡率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增加,老年患者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病原因】

上消化道出十血的病因比較復雜,可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癥、機械、血管、腫瘤等因素引起,也可由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十性十疾病所致。歸納起來主要有:

1.炎癥因素。主要指胃腸道粘十膜炎癥引起的充十血、水腫、糜爛、潰瘍。老年人以胃潰瘍引起出十血者多,其它如急十性十胃粘十膜病變、粘十膜脫垂、息肉、結核、鉤蟲感染均可引起。

2.機械因素。胃、十二指腸、空腸憩室並感染致粘十膜糜爛出十血;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粘十膜擦傷、嵌頓、絞窄、梗阻、甚或壞疽、穿孔可引起出十血;劇烈嘔吐使胃內壓力驟升可引起食管與胃連接處粘十膜撕十裂出十血。

3.血管因素。肝硬化引起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動脈粥樣硬化、過敏十性十紫癜、遺傳十性十毛十細血管擴張癥、十毛十細血管脆十性十增加十性十疾病、胃底動脈畸形等均可引起出十血。

4.腫瘤因素。上消化道腫瘤,如胃癌、食管癌、胃肉瘤、平十滑肌瘤等均可因腫瘤的缺血、壞死或穿透胃腸引起出十血。

5.鄰近器官病變因素。動脈瘤、膽道感染引起的膽道出十血、壞死十性十胰腺炎、胰腺腫瘤等均可引起出十血。

6.全身十性十疾病因素。急十性十感染,如敗血癥、流行十性十出十血熱、重癥肝炎;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友病、再障、白血病、血小板減少十性十紫癜;尿毒十癥;結十締十組十織疾病,如系統十性十紅斑狼瘡、白十塞十氏十病、結節十性十多動脈炎;心血管系統疾病;多發十性十骨髓瘤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十血的原因以消化十性十潰瘍、胃癌最常見,其次還有藥物十性十胃炎、急十性十胃粘十膜病變、賁門粘十膜撕十裂等。

本病屬於中醫學的吐血與便血范圍,暴飲暴食、飲酒過度、過食辛辣,或鬱怒傷肝,肝火犯胃,或勞倦內傷,損傷脾氣致脾不統血等均可引起吐血和便血。

【臨床表現】

上消化道出十血的癥狀取決於出十血病變的十性十質、部位、出十血量和出十血的速度,同時與機體反映能力有關。常表現為嘔血或黑便,呈鮮紅色或暗十紅色,有時呈咖啡色,大便常呈柏油樣。短時間內大量出十血癥狀較明顯,如頭暈、心悸、惡心、疲乏、嗜睡、臉色蒼白、心率快、血壓低等。老年人由於反應遲鈍,且自身止血的功能差、合並癥多,故常表現為大出十血,有時出十血時無任何癥狀即突然進入休克狀態,或僅表現為心功能不全或神經、十精十神癥狀而掩蓋瞭消化道出十血的真實病情。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相關疾病。上消化道出十血為多種疾病的繼發病變,所以預防本病的關鍵是積極治療上述發病原因中所述的各種原發疾病,老年人尤甚要重視胃潰瘍、胃癌、藥物十性十胃炎、急十性十胃粘十膜病變等疾病的防治。

2.早診斷、早治療。本病為內科的急癥之一,為瞭防止出十血的惡化、降低死亡率,必須早診斷,尤其是出十血病因和部位的診斷、出十血量的估計、出十血持續或停止的判斷,以便及時治療。

3.避免七情所傷。鬱怒過度,可致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肝火犯胃,火傷胃絡,勢必迫血外溢,故平素註意修身養十性十,避免鬱怒所傷也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4.禁辛辣、少飲酒。過食辛辣刺激之物,大量飲酒等均可致胃粘十膜損傷出十血,無病者應註意防之,有胃粘十膜病變者飲食上更必須註意。

5.勿勞累過度。勞累過度,可損傷脾氣,致脾氣虧乏,脾不統血而出十血,老年人平素應註意勞逸結合,避免勞累過度,耗損脾氣,降低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治療方法】

1.補充十血容量。救治大出十血病人的關鍵環節是確保重要臟器組織的灌註量,因此必須迅速補充十血容量,可輸入全血、血漿及血漿代用品等。

2.迅速止血。有出十血就必須止血,這是防止病情繼續惡化的關鍵,以使用局部止血藥物為主,具體措施有:

(1)胃內灌入冷鹽水。通過胃管,連續灌入4℃冷鹽水,隨後再用100毫升鹽水加8毫克去甲腎十上十腺素註入胃內保留30分鐘,如此反復2~3次。此方法對治療急十性十胃粘十膜病變引起的消化道出十血效果較好。

(2)使用抗酸劑和H2受體拮抗劑。每4小時靜脈點滴400毫克甲氰咪胍,與抗酸劑連用,對老年人潰瘍病和急十性十胃粘十膜病變引起的出十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3)口服止血藥物。口服凝血酶每次500~1000單位,每2小時1次,對胃腸道粘十膜彌漫十性十出十血有較好的止血效果。

(4)胃鏡下止血。在胃鏡直視下局部噴灑5%孟氏液、五倍子液或凝血酶等,對局限十性十病變止血效果好。

(5)三腔管壓迫止血,適用於食管靜脈曲張破裂之出十血。

3.飲食與休息。無嘔血者,可酌情早些進食。先進食牛十奶十,再改為半流質少渣或無渣飲食;少量出十血者,可進食流質飲食;中度以上出十血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十血者,應嚴格禁食,待出十血完全停止後逐步恢復進食。發生上消化道出十血時應臥十床十休息,即便是輕度者亦應註意休息,以免加重出十血。

4.中醫辨證論治。胃熱迫血,表現為吐血量多、色澤鮮紅或紫暗、脘腹灼十熱十脹滿、便秘口臭者,可選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大黃10克、黃連6克、黃芩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白芨12克、大、小薊各15克)以清胃瀉火,涼血止血;肝火犯胃,表現為吐血鮮紅、口苦脅痛、煩躁善怒者,可選用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10克、梔子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柴十胡十6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生地15克、龍膽草10克、白芨15克)以清肝瀉火,涼血止血;脾不統血,表現為吐血綿綿不斷、神疲肢倦、心悸頭暈、大便色黑者,可選用歸脾湯加減(十十黨十十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芨15克、仙鶴草15克、阿膠珠15克、地榆炭15克)以益氣健脾止血。

5.單方驗方。中藥單方驗方有較好的止血作用,且止血不留瘀,有去瘀生新之功。

(1)白芨粉,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2)生大黃粉或片,每次服5~10克,每日3次。

(3)三七粉或片,每次服3~5克,每日3次。

(4)雲南白藥,每次服3克,每日2~3次。

(5)十溫十中健脾攝血方:十十黨十十參10克、炮薑3克、炮附塊3克、白術10克、黃連3克、黃芩3克、伏龍肝30克、阿膠18克(熔服),水煎服,用於脾虛而不統血的消化道出十血有良效。

(6)地榆煎:單味生地榆每日30克,水煎慢慢飲服,對潰瘍病出十血有較好效果。

(7)潰瘍止血煎:黃芪15克、吳茱萸10克、炮薑6克、白芨15克、炙甘草10克、烏賊骨15克、當歸10克、黃連6克、赤芍10克,水煎服,用於潰瘍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十血。

6.手術治療。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上消化道出十血患者,急診手術死亡率比擇期手術高9倍,故對老年患者應盡量采用內科保守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酌情采用擇期手術。對經內科治療24小時以上出十血仍未能停止,或連續輸血800毫升以上血壓仍不能恢復正常,或內科止血後又反復大出十血,或胃鏡下所見出十血灶為小動脈噴血者,可考慮急診手術治療。

《常見老年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