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指各種原因引起心臟內沖動的形成和傳導的異常,並使心臟活動的頻率和節律發生紊亂的病理現象,也稱為心律紊亂或心律不齊。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律失常的發病率也逐漸增高,其所患心律失常既可作為心臟十病的一種臨十床十表現,反映心臟十病的病程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可單獨出現,成為唯一的心臟異常。由於老年人心律失常多是器質十性十的,功能十性十比較少見,故老年人發生心律失常應引起高度重視。
【發病原因】
1.老齡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臟的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及其周圍區域的彈十性十和膠原纖維局灶十性十增厚和脂肪浸十潤,可使心臟的自律十性十和傳導十性十發生障礙,易引起各種心律失常。
2.基礎心臟十病。器質十性十心臟十病是老年人產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如冠心病多引起室十性十心律失常,肺原十性十心臟十病可導致多源十性十房十性十早搏、心動過速,風濕十性十心臟十病則常有心房顫十動,心肌炎、心包炎致心肌受損缺血時易引起反復發作或持續的室十性十心動過速。
3.心外因素。常見的心外因素有:①情緒激動、緊張、運動、過度疲勞、飲濃茶或大量進酒和吸煙;②急十性十感染十性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傷寒、菌痢等;③顱內病變,如腦炎、腦瘤、腦外傷等;④代謝十性十疾病及電解質紊亂,如甲狀腺機能亢十進或低下,缺鉀或血鉀過高;⑤藥物的毒十性十作用,如洋地黃、奎尼丁、乙酰膽堿等,以上因素均可導致心律失常。
老年心律失常屬中醫“心悸”、“怔仲”、“昏厥”、“頭暈”等范疇。“人年四十,十陰十氣自半”,“五八腎氣衰”,“久病者多有之,虛勞者多有之”,大凡年老體衰,久病體弱,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損,或外感誤治,或七情太過,或痰飲阻滯,或血行不暢等,均可導致十陰十陽十失調,心脈失養,出現心律失常。
【臨床表現】
心律失常的臨十床十重要十性十在於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使病人出現心悸,心慌,心前區突然有落空感,梗塞感,或壓迫感,胸悶乏力,或心絞痛,頭暈眼花,甚至暈厥,十抽十搐,牙關緊閉,面色青紫等癥狀。但根據心律失常的類型不同,臨十床十表現還具有各自的特點。臨十床十上心律失常按其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型和緩慢型兩大類:
1.快速型心律失常:如竇十性十心動過速,室上十性十及室十性十過早搏動,陣發十性十或非陣發十性十室上十性十及室十性十心動過速,心房顫十動,心室顫十動等。其中心房顫十動是老年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心慌,胸悶,乏力是其突出表現。
2.緩慢型心律失常:如竇十性十心動過緩,竇十性十停搏,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竇房傳導阻滯,Ⅱ度及Ⅲ度房室傳導阻滯,完全十性十左或右束支傳導阻滯,不完全十性十左或右束支傳導阻滯等。老年人心律失常以這一類型為主,其臨十床十表現以頭暈眼花,甚至暈厥、十抽十搐為要點。
【預防措施】
1.積極治療原發病。本病與多種疾病有關,因此,當出現心律不齊時,應考慮其他疾病因素,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註意生活調養。避免五志過極及長期十精十神緊張思慮,註意勞逸適度,飲食以易消化、多維生素、低鹽、低脂肪及充足的蛋白質為原則,根據具體病情而定,註意有無心衰、低血鉀、低鈉等情況。
3.絕對臥十床十休息。患者一旦發病,並表現出嚴重的癥狀,應絕對臥十床十休息;若發作程度較輕患者,可以根據原發心臟十病的病情及體力狀況而決定適當的活動、休息。
4.保持環境安靜。經常保持住室光線柔和,空氣新鮮,環境安靜,準備吸氧設施,以備意外時急用。
5.註意心臟節律。嚴密觀察心率、脈搏,註意節律的變化,如突然出現心率過快、過慢、不齊,或有明顯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血壓下降等,應及時發現,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6.自我保健按摩。起十床十後、或臨睡前進行自我保健按摩,方法為先用兩手手指抹額和頭部兩側,摩十擦耳廓,並用食指摩十擦外耳道口稍後方的甲腔部,各摩十擦數十次,使局部發十熱,然後兩手十十交十十替指掐內關、神門、膻中、足三裡、三十陰十十十交十十、湧十泉十穴十,使之得氣。
7.常飲參麥茶。心律不齊,頻繁發作者,可經常飲用參麥茶,即取花旗參片2克,麥冬5克,五味子3克,沸水泡茶,頻頻飲之。
【治療方法】
1.休息。心律失常發作期,有明顯癥狀者,應立即停止活動,保持安靜,臥十床十休息,必要時服用鎮靜藥。完全十性十房室傳導阻滯者的心率不能隨運動量增加而增快,故必須限制其運動量,以適應心臟的負荷功能。
2.病因治療。即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如風濕十性十心肌炎的抗風濕治療,高血壓病的抗高血壓治療,若為急十性十扁桃腺炎所致者,應給予抗菌治療,若為血鉀低而誘發者,應補充鉀。
3.藥物治療。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如器質十性十心臟十病並室上十性十心動過速者,可用西地蘭0.4~0.8毫克,稀釋於20毫升5%~50%葡萄糖溶液中,靜脈緩慢註射,或用異搏停5~10毫克稀釋於5%~25%葡萄糖溶液20毫升中,緩慢靜脈註射;陣發十性十室十性十心動過速,可用利多卡因50~100毫克/次溶於25%~50%葡萄糖溶液20毫升靜脈註射;心房顫十動者,可用西地蘭0.4毫克溶於5%~10%葡萄糖溶液20毫升,靜脈緩慢註射,用十藥無效者,可用直流電同步電擊復律術;完全十性十房室傳導阻滯或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者,可用阿托品、異丙腎十上十腺素或附子註射十液,用十藥效果不佳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傢庭救治。對陣發十性十室上十性十心動過速,持續發作而心慌胸悶癥狀明顯者,可用興奮迷走神經的簡便方法,常用方法有:①盡量使頭後仰或軀體前彎;②讓患者向一膨十脹困難的氣球吹氣;③用手指或壓舌板刺激咽部誘發惡心,嘔吐;④囑病人深呼氣後,閉住聲門或閉口堵住鼻孔作深呼氣動作;⑤用冰袋(冰袋內水的十溫十度保持在4℃)圍繞頸部,至發作終止;⑥囑病人將面部浸入10℃冷水中,浸至耳前水平,當發作終止或病人因不能繼續屏氣,面部自動浮出後停止浸浴。這種方法對不易控制的患者常有顯效。
對心室顫十動,病人出現暈厥、十抽十搐、牙關緊閉、面色青紫等癥狀者,傢屬應立即進行心前區拳擊或胸外心臟按壓。
5.保健食療。如見胸悶、心悸者,可常飲薤白粥(薤白3克、栝蔞仁3克、甜酒20毫升、粳米20克),制作方法:將米倒入盛有400毫升的水鍋內,大火煮沸後,再放入用紗佈包住的薤白和栝蔞仁,改為小火煮20分鐘,加入甜酒再用大火煮沸即可。寒冷期每天早上吃一次,夏天可不吃;如見面色白,四肢易麻木,頭暈、心慌失眠者,可常吃補血排骨湯,制作方法為:將紅棗10枚、桂圓10枚、排骨250克,同置鍋入熬湯,燉熟後加少許蔥、薑、鹽即可;心悸心慌明顯者,可用豬心1個,洗凈切開,黃芪,十十黨十十參、當歸各20克,川芎15克,用紗佈包好,與豬心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燉3~4小時,去掉藥渣,食肉喝湯。
6.中醫辯證施治。氣血虧虛,表現為心悸氣短,疲乏無力,脈結代者,可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10克、生地10克、阿膠10克、麥冬10克、十十黨十十參15克、桂枝10克、火麻仁10克、苦參10克)以養血復脈,緩慢型心律失常者加薤白10克,十婬十羊霍10克;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加生龍骨15克,生牡蠣15克,丹參15克、心脾兩虛,有心悸氣短,納少腹脹,便秘乏力者,可選用歸脾湯加減(黃芪15克、當歸10克、雲苓15克、棗仁0克、遠志10克、炙甘草10克、陳皮10克,廣木香10克、白芍10克、龍眼肉15克)以補益心脾;氣滯血瘀,表現為心慌、胸悶陣痛或刺痛者,可選用活血理氣調律方(元十胡十10克、鬱金10克、當歸10克、枳殼10克)或選用四七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栝蔞殼15克、薤白1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枳實5克、厚樸10克、雲苓15克、陳皮10克、桃仁5克、紅花5克、炙甘草10克)以理氣活血;腎十陽十虧虛,表現為心悸,形寒怕冷,夜尿多,腰酸痛者,可用制附片、桂枝、熟地、仙靈脾、鎖十陽十、補骨脂各10克,十胡十桃肉15克、沉香5克煎水以十溫十補腎十陽十;腎十陰十虧虛,表現為心悸心慌,潮熱汗出,手足心熱,咽幹,夜間尤甚,可用生地、當歸、玄參、枸杞、何首烏、杜仲、黑芝麻各10~15克以補益肝腎。
7.單方驗方。心血不足、心慌失眠者,可用鮮龍眼500克(去殼內核),放入碗中,加白糖,反復上蒸3次,至色澤變黑,將變黑的龍眼拌白糖少許,裝入瓶中,每次吃龍眼肉4~5粒,每天2次;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或房室傳導阻滯,心跳緩慢,頭暈者,用紅參、附子各10克煎水代茶飲,或口中含紅參5克左右;早搏頻發,汗出短氣,口幹者,可用西洋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浮小麥30克煎水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