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放療、化療期間病人的傢庭護理

放療和化療是治療惡十性十腫瘤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不同於手術治療,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惡十性十腫瘤病人治療的成功與否同醫護人員,病人及傢屬的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

因此,病人和傢屬瞭解治療的一般常識,掌握處理護理問題的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放療和化療有其共同和特殊的護理問題。

放、化療期間共同的護理及措施

消化道反應 由於放射線和化學藥物對消化道粘十膜的刺激,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吞咽困難、口幹和咽喉疼痛。

病人若有此類反應,則可采取如下措施:

消除緊張心理 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消化道反應是治療腫瘤過程中相伴出現的,不必過分關註這些反應,療程間歇其反應會減輕或消失,緊張反會加重這些反應。

飲食調理 治療當天早餐應比往常提早1小時,晚餐應比往常延緩1小時,午餐則減少進食量,使胃內食物相對減少,以減少惡心感與嘔吐次數。治療期間註意營養的攝入,宜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易消化食物,若食欲不佳可采用少食多餐,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吞咽困難的病人可進半流質,如藕粉、芝麻糊、麥片糊等,不宜采用刺激十性十食物來刺激食欲。

對癥處理 消化道反應嚴重的應同醫生聯系,可在其指導下服用止吐劑或鎮靜劑,嘔吐嚴重時應及時就醫,通過靜脈補充營養物質、水份和鹽份。傢屬應協助清除嘔吐物,清潔口腔、顏面、衣物,以免再度刺激,加重嘔吐。

骨髓抑制 骨髓是造血系統,骨髓抑制即為造血系統功能受阻,表現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尤其表現為白細胞的下降。放、化療對腫瘤細胞有殺傷和抑制作用,對白細胞亦有損傷。密切觀察白細胞的變化,盡早對癥處理是順利進行放、化療的必要前提。

密切觀察白細胞變化 放、化療期間,每周應檢查血液變化,特別是白細胞計數,若病人的白細胞計數低於4×109/升;血小板低於50×109/升,且伴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和易出現皮下青紫,醫生會酌情考慮停止放、化療。

對癥處理 根據醫囑運用升白細胞藥物,或采用針灸,艾灸提高白細胞。若白細胞明顯降低可考慮輸入白細胞、血小板。

保護十性十隔離 如果停止放、化療後白細胞仍下降達1×109/升,此時病人應獨居一室,室內傢俱從簡,每天通風數次,濕拖把拖地,有條件可運用空氣凈化器;盡量減少探視次數。傢屬入內照料病人應更換幹凈衣、鞋,戴口罩接觸病人,若傢屬患呼吸道感染則盡量避免接觸病人,病人應保持體表、十床十褥、衣褲幹凈和整潔。不在公共場所逗留,因此時病人極易感染。飲食以熟食為宜,水果制成水果羹、水果汁飲用。

脫發 放、化療均會影響快速生長的發根細胞,頭發在足夠量的照射和化學藥物作用下發生松動,可無痛拔落或自動脫落,此時病人極度苦惱,故需采取如下對應措施:

加強宣教 盡管所有的放、化療均會發生脫發現象,但通常在停止治療後2~3個月內頭發會再生,不必過於焦慮。

保護頭發 采用粗齒梳子梳理頭發,洗發時不要多十揉十搓十,不用腐蝕十性十洗發劑、染發劑或燙發和電吹風,不用帶刺激十性十的護發品。

自我裝飾 在放、化療期間,可建議病人帶帽子、包裹頭巾或佩帶假發。

放療期間特殊護理及措施

瞭解放療的基礎知識

何為放療? 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是指采用足夠的射線量作用於病灶,使其痊愈的治療方法。

放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放療是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單獨運用,亦可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運用,或按序按需地運用,如手術前後的放療、化療過程中的放療。隨著放療設備的更新和放療技術的改進,放療不但能治愈早期腫瘤,而且對中、晚期腫瘤亦有治愈和解除疼痛、延長壽命的功效。

何為射線 射線對人十體有無危害?射線是一種看不見的粒子形式的能量波。體外放療除瞭劑量較大外,類似於骨折X線攝片。體外放療,治療後體內即無放射源,也無放射十性十,不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危害。放療醫生根據治療的部位和照射的劑量設計治療方案,不僅安全可靠,並能最有效地治療腫瘤。

放療是不是電療或“烤電” 放療不是電療,其是通過射線產生療效的。射線是無嗅、無味、無形、無聲和無痛的物質。有些病人接受低能射線照射,皮膚易發黑,不要誤認為是被電療烤焦。

照射野的保護 腫瘤病人的病灶一般都不在表皮,而光束需通過皮膚表面到達機體深層。醫生在放療前要設定照射野,在表皮相應部位用品紅劃出照射范圍。光束通過此范圍對腫瘤病灶的殺傷力最大,而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最小。在治療期間,品紅標記部位禁止直接使用肥皂,淋浴時不能用力擦洗,若標記不清,應告知醫生、護十士重新描記,切勿自行描劃。

皮膚反應 是射線侵襲組織細胞造成的。通常有三種典型的急十性十皮膚反應,表現為紅斑、幹十性十脫皮、濕十性十脫皮等。首先在照射區出現界線分明的局部紅斑,然後發展為幹十性十脫皮,出現瘙癢感,若未及時給予處理進而發展為濕十性十脫皮,此時可有嚴重的灼傷感,或出現水皰和表皮破損,采取如下措施可使癥狀緩解。

保護皮膚 照射野皮膚應避免十陽十光直接照射;強風直吹,若電風扇直接而持續吹扇;過熱或過冷的刺激,如熱水袋、電熱器或冰塊的直接刺激。避免粗、硬織物、金屬物件刺激,若頸部無放射野應避免粗糙圍巾和硬衣領的摩十擦,也不宜佩戴頸、項鏈,冬天宜用柔軟的紗佈或絲綢圍巾保暖。

紅斑的處理 紅斑一般不需處理,但要加強保護,(如上所述)未經醫生許可,原則上不使用任何軟膏、洗劑、撲劑,密切觀察其變化,是否出現幹十性十脫皮癥狀。

幹十性十脫皮的處理 此時雖不必終止放療,但要采取對應措施,不應瘙抓局部皮膚,可使用無刺激十性十軟膏,如維生素A、D和羊十毛十脂等針對幹燥和瘙癢,氫化可的松十軟膏有助於減輕炎癥;不應剝撕翹十起的皮膚;該處禁貼膠佈。

濕十性十脫皮的處理 濕十性十脫皮不嚴重,仍可繼續作放療。局部應保持幹燥、清潔,若有嚴重灼傷感,出現水皰,表皮破損,必要時應中斷放療,應請專業人員進行清創換藥。此時,洗臉、洗澡應避免受潮、受污染。

口腔粘十膜反應 某些腫瘤的放療累及腮腺組織,經照射,唾液分十泌減少,病人可感覺口幹、咽喉疼痛和吞咽困難,此時可采取以下措施:

囑病人多飲水,外出均應隨身攜帶飲料,多進半流質,如藕粉、芝麻糊、燉蛋等,可服用金銀花或人參浸液,也可口十含人參薄片,幫助生津滋潤口腔粘十膜,平時可用淡鹽水或十溫十開水漱口,以減輕口幹,切忌吞服六神丸等類刺激十性十藥物。

放射十性十臟器炎癥 放射十性十臟器炎癥的主要癥狀及可采取

的對應措施分述如下:

放射十性十肺炎 多見於肺癌病人,主要癥狀有發十熱咳嗽、呼吸急促和胸痛等。在醫生指導下可作對癥處理,如暫停放療,適當用十藥。病人應臥十床十休息,註意保暖,預防感冒,註意居室的通風、幹凈。若氣急應給予半臥位,傢中可備氧氣袋,必要時吸氧。

放射十性十食管炎 多見於食管癌病人,主要癥狀有吞咽疼痛、厭食。應鼓勵病人進食,食物宜軟、宜爛、少刺激十性十,少量多餐。服用含四環素、地塞米松及氫氧化鋁的合劑效果較佳,口服藥片應研粉服用,進食後應飲用適量淡鹽開水沖洗食管,水果宜榨汁或制成羹狀食用。

放射十性十中耳炎 多見於鼻咽癌,主要癥狀為耳內脹痛,鼓膜穿孔後滲液。有耳道脹痛的應及時就醫檢查鼓膜,有無中耳炎。如有中耳內積液應給予引流,可滴0.25%氯黴素溶液,可酌情停止耳部照射,病人應註意耳部清潔,及時擦清耳周流液。

放射十性十膀十胱炎 多見於盆十腔放療患者,有尿頻、尿急、尿痛,偶有血尿伴腰背酸痛等癥。通常可不處理,囑病人多飲水,若有血尿不必驚慌要及時就醫,此時應停止放療。適當補充水份、鹽份和糖份。

放射十性十直十腸炎 多見於直十腸癌和宮十頸癌患者,常見癥狀為腹痛、裡急後重感(有便意無排便)、大便帶血並有粘十液,排便次數增多。通常可不作特殊處理。可服用復方苯乙呱啶,或用米湯加阿片酊少量保留灌腸,或服用中藥治療。

放射十性十盆十腔炎 多見於盆十腔放療病人,可表現為發十熱、腹痛、腰酸背痛。一旦發生此類癥狀應立即就醫,並遵醫囑盡早應用抗生素,囑病人多飲水、臥十床十休息,若體十溫十驟升應及早就醫,對癥處理。

化療期間特殊護理及措施

化療的基礎知識

何為化療? 化療是化學藥物治療的簡稱。是指用殺滅病原微生物、贅生物或抑制其在人十體內生長的化學藥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聯合化療有哪些好處? 聯合化療是指同時運用作用機理不同,藥物毒十性十不疊加而每一藥物均能發揮作用的多種化學藥物治療疾病的方法。聯合化療時,藥物劑量不必減少,毒十性十不會增加,藥物對腫瘤的打擊面增寬、程度加強,減少或推遲耐藥十性十的出現。

下述情況需暫時停用化療,在進行化療過程中需密切觀察毒十性十反應,如白細胞低於4×109/升;血小板低於50×109/升;體十溫十超過38℃,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嚴重的消化道反應,如嚴重的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腹痛嚴重,腹瀉每天超過5次,或出現血十性十腹瀉;重要臟器的毒十性十反應,如心肌損害,中毒十性十肝炎,中毒十性十腎炎或膀十胱炎等,均需停用化療。

局部毒十性十反應

靜脈炎 部分化學藥物對血管內膜刺激十性十較大,可引起局部註射疼痛,靜脈硬化,血流不暢甚至永久十性十靜脈閉塞。此時可采取下述措施:在註射前20~30分鐘,傢屬應協助病人用十溫十水敷雙手,使靜脈充分顯露。註射時應協助護十士由小靜脈開始選用,註射完畢後,用十溫十水敷註射部位。若保留針頭應防止針頭保護處敷料脫落而感染。

局部組織壞死 在註射阿黴素類、長春新堿、氮芥等強刺激化學藥物時,一旦藥物外滲可引起疼痛、腫脹、局部壞死,嚴重時導致纖維化攣縮,關節活動受限。此時可采取下述措施。

化療若靜脈推註,病人應及時訴說推註過程中的種種不適,如局部皮膚的灼十熱感、疼痛、腫脹、不必勉強忍受,以便護十士及時處理;化療若靜脈滴註,傢屬應學會觀察,如病人訴說局部疼痛並趨加劇,應立即停止滴註去針。局部即用冰塊冷敷,至少24小時,可使血管收縮,減少藥液向周圍組織擴散。若藥液滲出較多,應保留針頭,回十抽十外滲藥液;輸註生理鹽水5~10毫升,以稀釋滲出的藥液。

常用消腫止痛方法:

(1)用中藥金黃散加蜂蜜或凡士林,均勻攪拌成漿狀,局部外敷,一般7~10天左右可消腫;

(2)用50%硫酸鎂濕十熱敷。取6×8厘米紗佈2~4塊,塑料保鮮袋1隻(略大於紗佈)及膠佈。將紗佈浸入50%硫酸鎂藥液中,上蓋塑料保鮮袋,並加熱後敷於患處,每天3次,每次外敷20分鐘,通常2~3天見效,數十天後痊愈;

(3)局部封閉法,即局部註射普魯卡因或氫化可的松;

(4)局部用10%硫代硫酸鈉或透明質酸外敷。

全身毒十性十反應

循環系統毒十性十反應 阿黴素類藥物可引起心肌缺血、充十血十性十心力衰竭。若出現上述情況,可采取下述措施:心功能不全或患有心臟十病者忌用此藥。用此藥應定期復查心電圖,若反應嚴重應遵醫囑用十藥。

呼吸系統毒十性十反應 博萊黴素等藥物可引起肺纖維化,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及肺部羅音等癥。此時可采取下列措施:老年病人及肺功能不佳者慎用此類藥物。使用此類藥應定期作胸部X線檢查。傢屬與病人本身應密切註意上述癥狀的出現,在醫生指導下作相應處理,病人應徹底戒煙,並註意預防呼吸道感染。

神經系統毒十性十反應 長春新堿、長春花堿等藥物能引起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肌肉軟弱,肢十體麻木或針刺感、下頜疼痛、深腱反射消失,可因腸麻痹引起腹痛便秘。一旦出現上述任何癥狀,應即報告醫生,隻要及時停藥,大多數癥狀可恢復正常;如不及時停藥,則可能產生某些永久十性十損害。若肢十體麻木應防觸傷。用十藥期間不宜食用易脹氣的食物(如豆類、淀粉類)觀察排便情況,若發生便秘,可適當用些瀉藥或使用開塞露排解。

大多數化學藥物能引起生十殖系統及十性十功能方面的副作用,在胎兒發育過程可引起基因突變成胎兒畸形。化療藥物可能導致月十經不規則或閉十經。因此,應用化療期間應鼓勵病人避孕,病人應瞭解到化療不會直接使男十性十陽十萎和女十性十性十生活障礙。一旦停藥可恢復原有的月十經周期,病人及傢屬應消除這些顧慮。

(馬敏芝)

《傢庭醫學百科-傢庭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