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
【方歌】鼻疽生於鼻柱間,肺經鬱火發督原,堅十硬色紫常木痛,千金仙方托裡痊。
【註】此證生於鼻柱,屬督脈經,鼻為肺竅,故又屬肺,由肺經鬱火凝結而成。堅十硬色紫,時覺木痛。初宜服千金漏蘆湯,宣解鬱毒;次用仙方活命飲,加梔子、木通、薄荷、桔梗消之。若腫痛不減,勢欲作膿,則宜托裡透膿湯主之。外治法按癰疽潰瘍門。
方劑:千金漏蘆湯
組成:漏蘆(一兩)枳殼(麩炒,一兩)
樸硝(一兩)大黃(一兩五錢)
甘草(生,一兩)麻黃(一兩)
黃芩(一兩)白蘞(一兩)
連翹(去心,一兩)升麻(一兩)
共研末,每用二錢,水一鐘,薑三片,薄荷葉一錢,煎五分十溫十服,以取便利為度。
【方歌】千金漏蘆濕疽發,色紫堅疼效更嘉,漏蘆枳殼硝黃草,麻芩白蘞翹升麻。
又方:仙方活命飲(見腫瘍門)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鼻疔
【方歌】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竅腫引腦門疼,甚則唇腮俱浮腫,肺經火毒蟾離宮。
【註】此證生於鼻孔內,鼻竅腫塞,脹痛引腦門,甚則唇腮俱作浮腫,由肺經火毒,凝結而成。宜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細研末,吹入鼻竅。若腫硬外發,用離宮錠塗之。此證初起之時,須當速治,遲則毒氣內攻,以致神昏、嘔噦,鼻腫如瓶者逆。
方劑:蟾酥丸(見疔瘡門)
離宮錠(見腫瘍門)
鼻淵
【方歌】鼻淵濁涕流鼻中,久淋血水穢而腥,膽熱移腦風寒火,控腦砂因蝕腦蟲。
【註】此證內因膽經之熱,移於腦髓,外因風寒凝鬱火邪而成。鼻竅中時流黃色濁涕,宜奇授藿香丸服之。若久而不愈,鼻中淋瀝腥穢血水,頭眩虛暈而痛者,必系蟲蝕腦也,即名控腦砂,宜天羅散服之。但此證久則必虛,當以補中益氣湯兼服之即效。
方劑:奇授藿香丸
組成:藿香連枝葉(八兩)
研細末,雄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錢,食後蒼耳子湯下,或黃酒送下。
【方歌】奇授藿香鼻淵流,濁涕淋十漓久不休,豬膽汁合藿香末,蒼耳湯下患可瘳。
又方:天羅散
組成:絲瓜藤(近根處者,燒存十性十)
為末,每用三錢,食後黃酒送下。
【方歌】天羅蟲蝕腦髓中,頭痛鼻流血水腥,絲瓜根燒研細末,黃酒調服慣殺蟲。
又方:補中益氣湯(見潰瘍門)
鼻匿瘡
【方歌】鼻匿瘡多小兒生,鼻下兩旁斑爛形,總由風熱客於肺,膿汁浸十婬十癢不疼。
【註】此證多生小兒鼻下兩旁,色紫斑爛,由風熱客於肺經。
膿汁浸十婬十,癢而不痛,宜服澤瀉散,外搽青蛤散即愈。
方劑:澤瀉散
組成:澤瀉鬱金山梔(生)甘草(生,各一錢)
共研末,每服一錢,甘草煎湯調下。
【方歌】澤瀉散治鼻〔匿〕患,膿汁浸十婬十肺火毒,澤瀉鬱金梔草末,甘草煎湯調送服。
又方:青蛤散
組成:蛤粉(〔火段〕,一兩)青黛(三錢)
石膏(〔火段〕,一兩)輕粉黃柏(生末,各五錢)
共研細末,先用香油調成塊,次加涼水調稀,薄塗瘡處。
【方歌】青蛤散塗鼻〔匿〕消,蛤粉青黛〔火段〕石膏,輕粉黃柏研極細,香油拌塊涼水調。
鼻瘡
【方歌】鼻瘡肺熱生鼻中,燥幹如火微腫疼,內服黃芩外定痛,燥幹黃連膏潤靈。
【註】此證生於鼻竅內,初覺幹燥疼痛,狀如粟粒,甚則鼻外色紅微,腫痛似火灸。由肺經壅熱,上攻鼻竅,聚而不散,致成此瘡。內宜黃芩湯清之,外用油紙捻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內。若幹燥者,黃連膏抹之立效。
方劑:黃芩湯
組成:黃芩(酒炒,二錢)甘草(生,五分)
麥冬(去心,一錢)桑白皮(生,一錢)
梔子(連皮酒炒,一錢五分)連翹(去心)
赤芍桔梗薄荷荊芥穗(各一錢)
水煎,食後服。
【方歌】黃芩湯醫肺火盛,鼻內生瘡赤腫疼,芩草麥冬桑梔翹,赤芍桔梗薄荷荊。
又方:辰砂定痛散
組成:辰砂(末,五分)冰片(二分)
十胡十黃連(末,二兩)石膏(〔火段〕)
共研細末。
【方歌】辰砂定痛鼻瘡幹,冰片十胡十連膏〔火段〕研,油紙捻藥入鼻孔,消疼散熱效通仙。
又方:黃連膏
組成:黃連(三錢)當歸尾(五錢)
生地(一兩)黃柏(三錢)
薑黃(三錢)
香油十二兩,將藥炸枯,撈去渣;下黃蠟四兩溶化盡,用夏佈將油濾凈,傾入磁碗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方歌】黃連膏潤諸燥瘡,歸尾生地柏薑黃,油炸去渣加黃蠟,佈濾攪凝塗抹強。
鼻痔
【方歌】鼻痔初起榴子形,久垂紫硬礙氣通,肺經風濕十熱鬱滯,內服辛夷外點平。
【註】此證生於鼻內,形如石榴子,漸大下垂,色紫微硬,撐塞鼻孔,礙人氣息難通。由肺經風濕十熱鬱,凝滯而成。
內服辛夷清肺飲,以清肺熱;外以硵砂散,逐日點之,漸化為水而愈。宜戒厚味、暴怒,庶不再發。
方劑:辛夷清肺飲組成:辛夷(六分)甘草(生,五分)
石膏(〔火段〕)知母梔子(生研)黃芩(各一錢)
枇杷葉(去十毛十,蜜炙,三片)升麻(三分)
百合麥冬(去心,各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食遠服。或加羌活、防風、連翹、薄荷。
【方歌】鼻痔辛夷清肺飲,辛草膏知梔子芩,枇杷升麻百合麥,或加羌活翹薄斟。
又方:硵砂散(見耳部耳痔內)
肺風粉刺
【方歌】肺風粉刺肺經熱,面鼻疙瘩赤腫疼,破出粉汁或結屑,枇杷顛倒自收功。
【註】此證由肺經十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
方劑:枇杷清肺飲組成:人參(三分)
枇杷葉(刷去十毛十,蜜炙,二錢)
甘草(生,三分)黃連(一錢)
桑白皮(鮮者佳,二錢)黃柏(一錢)
水一鐘半,煎七分,食遠服。
【方歌】枇杷清肺枇杷葉,參草黃連桑白皮,黃柏同煎食遠服,肺風粉刺盡皆宜。
又方:巔倒散
組成:大黃硫黃(各等分)
研細末,共合一處,再研勻,以涼水調敷。
【方歌】顛倒散敷功效極,大黃硫黃各研細,等分再勻涼水調,專醫酒齄肺風刺。
酒皰鼻
【方歌】酒齄鼻生準及邊,胃火熏肺外受寒,血凝初紅久紫黑,宣鬱活瘀緩緩痊。
【註】此證生於鼻準頭,及鼻兩邊。由胃火熏肺,更因風寒外束,血瘀凝結。故先紅後紫,久變為黑,最為纏十綿。治宜宣肺中鬱氣,化滯血,如麻黃宣肺酒、涼血四物湯俱可選用,使榮衛流通,以滋新血。再以顛倒散,敷於患處。若日久不愈,以梔子仁丸服之,緩緩取愈。
方劑:麻黃宣肺酒組成:麻黃麻黃根(各二兩)
頭生酒五壺,將藥入酒內,重湯煮三炷香,露一宿,早晚各飲三五杯,至三五日出膿成瘡;十餘日則膿盡,膿盡則紅色退,先黃後白而愈。
【方歌】麻黃宣肺酒齄鼻,血熱上註外寒瘀,麻黃並根入酒泡,重湯煮飲效不虛。
又方:涼血四物湯
組成:當歸生地川芎赤芍黃芩(酒炒)赤茯苓陳皮紅花(酒洗) 甘草(生,一錢)
水二鐘,薑三片,煎八分,加酒一杯,調五靈脂末二錢,熱服。氣弱者,加酒炒黃耆二錢立效。
【方歌】涼血四物齄鼻紅,散瘀化滯又調榮,芩苓四物陳紅草,薑煎加酒入五靈。
又方:梔子仁丸
組成:梔子仁研末,黃蠟溶化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茶清嚼下,忌辛辣之物。
【方歌】梔子仁丸齄鼻赤,紫黑纏十綿皆可施,梔子為末黃蠟化,丸如彈子茶清食。
又方:顛倒散(見肺風粉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