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雜病解上·咳嗽根原

咳嗽根原

【原文】

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轉,肺金順下,霧氣降灑,津十液流通,是以無痰,呼吸安靜,上下無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無降路,霧氣堙塞,固痰涎十婬十生,呼吸壅礙,則咳嗽發作。其多作於秋冬者,風寒外閉,裡氣愈鬱故也。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緣十陽十明之十陽十虛。太十陰十以己土而生濕,十陽十明從庚金而化燥,燥敵其濕,則胃降而脾升,濕奪其燥,則脾陷而胃逆,以燥為十陽十而濕為十陰十,十陽十性十運而十陰十性十滯,理自然也。《素問•咳論》: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合內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是咳嗽之證,因於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幹薑細辛。其燥十熱為咳者,金燥而火炎也。手十陽十明以燥金主令,燥氣旺則手太十陰十化氣於庚金而不化氣於濕土,一當胃逆膽升,刑以相火,則壅嗽生焉。然上雖燥十熱,而下則依舊濕寒也。蓋肺胃順降,則相火蟄藏而下十溫十,肺胃逆升,則相火浮動而上熱。上熱則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緣足太十陰十之濕盛,則辛金從令而化濕,是生濕嗽,手十陽十明之燥盛,則戊土從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則上熱,濕則下寒。究之濕為本而燥為標,寒為原而熱為委,悟先聖咳嗽之意,自得之矣。

【翻譯】咳嗽,肺胃的病。胃土右轉,肺金順下,霧氣降灑,津十液流通,這就沒有痰,呼吸安靜,上下無阻,這就不咳嗽。胃土上逆,肺無降路,霧氣堵塞,固痰涎多生,呼吸阻礙,則會咳嗽發作。病多發作於秋冬的,風寒外閉,裡氣越鬱積的原因。而胃氣之所以不降,全緣於十陽十明經的十陽十虛。太十陰十經以己土而生濕,十陽十明經隨從庚金而化燥,燥強於濕,則胃降而脾升,濕氣勝過燥,則脾陷而胃逆,因為燥為十陽十而濕為十陰十,十陽十氣的十性十質循序移動但十陰十氣十性十質鬱滯,自然的道理。《素問•咳論》說:病人的寒氣隨飲食進入胃裡,隨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合內邪,因為是外來的寒氣,則為肺咳。凡是咳嗽的病證,病因在於胃逆而肺寒,所以仲景治咳,必用幹薑、細辛。病人燥十熱為咳的,金燥而火熱。手十陽十明經以燥金掌管職能,燥氣旺則手太十陰十經化氣於庚金而不化氣於濕土,一旦遇到胃逆膽升,克制相火,則堵塞咳嗽就發生瞭。然而上雖燥十熱,但下則依舊濕寒。因為肺胃順降,則相火蟄藏而下十溫十,肺胃逆升,則相火浮動而上熱。上熱則下寒,因為他的火升而不降。緣於足太十陰十經的濕盛,則辛金隨從而化濕,所以產生濕嗽,手十陽十明經的燥盛,則戊土隨從而化燥,所以產生燥咳,燥則上熱,濕則下寒。終究是濕為本而燥為標,寒為原而熱為委,體悟先聖治療咳嗽的意圖,自然得到治療的方法瞭。

【原文】

薑苓五味細辛湯

茯苓三錢 甘草二錢 幹薑三錢 半夏三錢 細辛三錢 五味(研)一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翻譯】薑苓五味細辛湯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幹薑11克 半夏11克 細辛11克五味(研)4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

【原文】

咳證緣土濕胃逆,肺金不降,氣滯痰生,竅隧阻礙,呼吸不得順佈。稍感風寒,閉其皮十毛十,肺氣愈鬱,咳嗽必作。其肺傢或有上熱,而非脾腎濕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論,仲景之法,不可易也。其甚者,則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氣。若肺鬱生熱,加麥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膽火刑金,加芍藥貝母,以清膽肺。勞嗽吐血,加柏葉,以斂肺氣。若感冒風寒,嚏噴流涕,頭痛惡寒,加生薑蘇葉,以解表邪。

【翻譯】咳證緣於土濕胃逆,肺金不降,氣滯痰生,竅通道阻礙,呼吸不得順利分散到各處。稍感風寒,閉塞其皮十毛十,肺氣越鬱積,咳嗽必然發作。病人的肺或有上熱,但不是脾腎濕寒,不形成此病。岐伯的論斷,仲景的方法,不可改變。咳嗽嚴重的,則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氣。若肺鬱生熱,加麥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膽火克制金,加芍藥、貝母,以清膽肺。勞累過度咳嗽吐血,加柏葉,以收斂肺氣。若感冒風寒,嚏噴流涕,頭痛惡寒,加生薑、蘇葉,以解除體表的邪氣。

肺癰根原

【原文】

肺癰者,濕十熱之鬱蒸也。十陽十衰土濕,肺胃不降,氣滯痰生,胸膈瘀塞,濕鬱為熱,十婬十泆熏蒸,濁瘀臭敗,腐而為膿。始萌尚可救藥,膿成肺敗則死。此緣濕旺肺鬱,風閉皮十毛十,衛氣收斂,營鬱為熱,熱邪內閉,蒸其痰涎,而化癰膿故也。蓋風中於表,則腠理疏泄而汗出,熱蒸於裡,則經十陽十遏閉而惡寒。衛十陽十外斂,呼氣有出而不入,營十陰十內遏,吸氣有入而不出,營衛不十十交十十,風熱兼作,風邪外傷其皮十毛十。皮十毛十者,肺之合也。濕土鬱滿,肺氣不降,而風襲皮十毛十,泄其衛氣。衛氣愈泄而愈斂,皮十毛十始開而終閉,肺氣壅塞,內外不得泄路,痞悶喘促,痰嗽彌增,口幹咽燥,而不作渴。少飲湯水,則津十液沸騰,多吐濁沫。熱邪內傷其津血,津血與痰涎鬱蒸,腐化膿穢,吐如米粥。久而肺臟潰爛,是以死也。病生肺部,而根原於胃逆,其胸膈之痛,則是膽木之邪。以胃土不降,肺膽俱無下行之路,膽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則膈上作疼,相火刑辛金,則胸中生熱。是宜並治其標本也。

【翻譯】肺癰,濕十熱的凝聚和蒸騰。十陽十衰土濕,肺胃不降,氣滯痰生,胸膈瘀塞,濕鬱為熱,十婬十亂熏蒸,濁瘀臭敗,腐而為膿。開始發作為還可救藥,成膿肺氣衰敗則死。這是因為濕旺肺鬱,風閉皮十毛十,衛氣收斂,營鬱為熱,熱邪內閉,蒸其痰涎,而化癰膿的原因。中風在體表,則皮膚、肌肉的紋理疏泄而汗出,熱蒸於裡,則經十陽十遏閉而怕冷。衛十陽十外斂,呼氣有出而不入,營十陰十內遏,吸氣有入而不出,營衛不十十交十十,風熱同時發作,風邪外傷其皮十毛十。皮十毛十,肺主皮十毛十。濕土鬱滿,肺氣不降,而風襲擊皮十毛十,泄其衛氣。衛氣愈泄而愈斂,皮十毛十始開而終閉,肺氣堵塞,內外不得排十泄的路,氣悶氣喘,痰嗽更加厲害,口幹咽燥,但不感覺渴。少飲湯水,則津十液沸騰,多吐污濁的唾沫。熱邪內傷其津血,津血與痰涎凝聚和蒸騰,腐化膿穢,吐如米粥。時間長久肺臟潰爛,所以死亡。病生在肺部,但根原在於胃逆,病人胸膈的痛,則是膽木的邪氣。因為胃土不降,肺膽都無下行的通路,膽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則膈上發作疼痛,相火克制辛金,則胸中產生熱。適宜一塊治療標和本(標本兼治)。

【原文】

蘇葉橘甘桔湯

蘇葉三錢 甘草二錢 桔梗三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貝母三錢 橘皮三錢 生薑三錢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胃逆胸滿重,加半夏。

肺癰,胸膈濕十熱,鬱蒸痰涎,而化癰膿。痰盛宜逐,膿成當瀉,膠痰堵塞,以甘遂葶藶之屬驅之,膿血腐瘀,以丹皮桃仁之類排之。劇者用仲景二白散,吐下膿穢,以救臟真,勝於養癰遺害者也。

【翻譯】蘇葉橘甘桔湯

蘇葉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杏仁11克 茯苓11克 貝母11克 橘皮11克 生薑11克

煎大半杯,十溫十服。胃逆胸滿重的病,加半夏。

肺癰,胸膈濕十熱,鬱蒸痰涎,而化癰膿。痰盛宜逐,膿成當瀉,膠痰堵塞,用甘遂、葶藶等種類藥物驅逐散痰,膿血腐瘀,用丹皮、桃仁之類排除。嚴重的用仲景的二白散,吐下膿穢,以救臟真,勝過養癰遺留後患的。

【原文】

二白散

桔梗三分 貝母三分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一分

為末,飲服半錢匕,虛者減之。

膿在膈上當吐,則膈下則泄。下多,飲冷水一杯,則止。

【翻譯】二白散

桔梗1.3克 貝母1.3克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0.4克

為末,飲服半錢匕,虛的減少。膿在膈上應當吐,在膈下則泄下。下多,飲冷水一杯,則止。

【原文】

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炒黃,研,彈子大) 大棗十二枚

水三杯,煮棗,取二杯,去棗,入葶藶,煮取一杯,頓服。

膿未成則痰下,膿已成則膿下。

【翻譯】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炒黃,研,彈子大) 大棗12枚

水三杯,煮棗,取二杯,去棗,入葶藶,煮取一杯,頓服(一次較快地將藥物服完)。膿未成則痰下,膿已成則膿下。

{解讀}肺癰,中醫病名。肺部發生的癰瘍。證見發十熱振寒,咳嗽,胸痛,氣急,甚則咳喘不得平臥,吐出腥臭膿十性十粘痰,或咳吐膿血等。本病與肺膿瘍、肺壞疽等相似。肺癰是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臨十床十以咳嗽、胸痛、發十熱和吐痰腥臭,甚則咳吐膿血為特征。西醫的肺膿腫、化膿十性十肺炎、支氣管擴張十合並感染等,均可參考本證辨證論治。

《四聖心源白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