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疾病的自我調養方法

腦血管疾病多見於老年人,包括顱內、顱外動脈、靜脈及靜脈竇的疾病,但以動脈疾病多見,尤以急性腦血管疾病更為重要。中醫稱為“中風”、“卒中”。認為由於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精血虧耗,使心、肝、脾、腎等臟腑及其經絡功能失調,致機體陰陽偏頗,氣血逆亂,痰濁、瘀血、風火等上犯神明,阻滯經脈而發病。急性腦血管疾病常表現為頭痛、眩暈、嘔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抽搐、語言障礙、吞咽和呼吸困難。常有腦壓增高,血壓增高或降低,重癥可合並上消化道出血、肺炎、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的發病與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功能障礙(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脂癥、糖尿病、血粘稠度增高、肥胖及遺傳、吸煙等有關。急性腦血管病分缺血性與出血性兩類。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腦梗塞,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出血及蛛網膜下腔出血。

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57個國傢腦血管病死亡占死亡總數的11.3%。中醫治療有助於提高治愈、好轉率。

(一)起居調養法

(1)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刺激。

(2)積極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疾病。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關節肌肉攣縮變形。

(3)勤翻身,預防靜脈炎和褥瘡。

(4)保持側臥位,輕拍背,以促進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5)註意口腔衛生。

(二)藥物調養法

1.常用驗方

(1)蜈蚣9克、黃芪30克、防風9克,水煎服,治口眼歪斜。

(2)香蕉皮或果柄30~60克,煎湯服,防治腦出血。

(3)桑葉3~6克,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搖頭不止、舌長、言語不清、口流涎水等。

2.中成藥

(1)大活絡丹,每次1粒,每日2次。

(2)人參再造丸,每次1粒,每日2次。

(3)消栓再造丸,每次1粒,每日2次。

(4)牛黃清心丸,每次1粒,每日2次。

(三)飲食調養法

予以清淡、營養豐富的飲食,限制高膽固醇、高脂肪、高糖類食物的供給,忌煙酒。多食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等。常服些藥茶、藥酒等對該病的調治很有益處。

(1)鮮鱔魚血、白糖各等分,二味攪勻塗於患側,治口眼歪斜。

(2)芝麻外殼25克,黃酒適量,煎煮,趁熱服用,然後立即蓋被,取得微汗,即可見效,主治半身不遂。

(3)芹菜(或蓬蒿菜、薺菜、馬蘭頭、藕、綠豆等)適量,經常服用,能預防腦出血。

(四)針灸調養法

(1)針刺穴位:肩髃、曲池、手三裡、外關、合谷、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裡、絕骨。舌強語蹇加啞門、廉泉;口眼歪斜加翳風、下關,地倉透頰車、合谷,太沖、陽白。

(2)上肢癱瘓取肩髃、曲池、外關、合谷;下肢癱瘓取環跳、陽陵泉、足三裡、昆侖;面癱取頰車、地倉、下關;失語取風池、廉泉、合谷;尿失禁取三陰交、關元、中極、太溪。每次選4~5個穴,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隔日1次。

(五)按摩調養法

按揉雙側風池穴3~5分鐘;雙手捏提兩側肩井穴5~10次;按揉足三裡、豐隆、合谷、曲池穴各1分鐘;指掌叩擊脊柱兩側背、腰及骶部肌肉5~10遍,手法刺激應稍強。用於腦梗塞。

(六)體育鍛煉法

(1)步行鍛煉,第一步是站立鍛煉,先由他人扶住站立,後扶椅站立,扶拐站立,最後站立時左右轉動,前後傾及左右側彎活動。第2步是邁步練習、第3步是上下階梯練習。

(2)對著鏡子練習發音,發“啊”聲訓練。

(3)日常生活動作鍛煉,主要有飲食動作、洗漱動作、更衣動作、大小便自理鍛煉、洗澡、傢務勞動(疊被、洗碗、開關窗戶等)。

《自我調養巧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