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是發生於膽囊部位的惡性腫瘤。在膽道癌中,其發生率占一半以上。男性比女性多。60~70歲是危險年齡。一般認為膽囊癌的發生與慢性機械刺激、感染、膽囊慢性炎癥等有關。其臨床表現多與慢性膽囊炎相似,當出現黃疸、右上腹部腫塊、肝腫大,多為晚期。
本病屬於中醫的“癥瘕”范圍,多由肝氣鬱結,日久致血淤成癥塊而致。
(一)預防調養法
(1)註意積極控制炎癥,預防感染。
(2)戒煙、戒酒當減肥。
(二)藥物調養法
1.
白花蛇舌草120克,茵陳、公英、地丁各30克,昆佈、海藻、鱉甲、旋覆花、敗醬草各15克,煨槐角、三棱、赤芍各9克,夏枯草12克。每日1劑。本方具有清肝利膽、活淤散結之功。
2.中成藥
可服烏骨藤系列藥,復方木雞沖劑等。
(三)飲食調養法
飲食方面要註意低脂、高蛋白為主。
烏梅粥:烏梅15~2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冰糖適量。將烏梅搗碎,置入鍋內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與粳米、紅棗同煮粥,待粥熟後加入冰糖調味即可服食。
(四)其他調養法
膽囊癌行手術後,除可進行內養功鍛煉外,還可做磁穴療法:用旋磁治療,磁頭照射乳根、期門、鳩尾等穴,每穴5~10分鐘,再每天加服磁處理水1000~15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