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的自我調養方法

周期性麻痹是一種與鉀代謝有關的呈周期性發作的肌肉松弛性癱瘓。病因尚不完全明瞭,常因劇烈運動、飽食、寒冷、以及焦慮等因素而誘發,典型發作常在晨起時發現四肢對稱性無力,可涉及軀幹,嚴重者還可影響呼吸及吞咽,常在一小時內達到頂點,患者清醒,感覺正常,發作歷時數小時至數日而自行恢復。本病可有傢族史,多在青年期起病。

(一)起居調養法

由於周期性麻痹可因劇烈運動,過飽或饑餓、寒冷、焦慮等因素誘發,所以患者尤當註意日常生活的調養,起居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飲食有節,不可貪食。同時,應註意天氣變化,隨時添衣,以免受風寒而病發。平常要盡量避免劇烈的活動,保持心情舒暢。

(二)飲食調養法

平日飲食要有規律、有節律,饑餓或過飽都可誘發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宜進食含鉀高的食物,如肉類、乳類、谷類、豆類、蔬菜、水果等。對頻發性高鉀麻痹患者可給予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以減少發作,平時少吃含鉀高的食物。部分正常血鉀性麻痹者平時嗜鹽,一旦減少食鹽或多食鉀鹽,可誘發或惡化癥狀,故應適當控制鈉、鉀鹽的攝入。

含鉀豐富的食物除蘑菇、蓮子外,還有玉蘭片、咖喱粉、黃豆、青豆、黑豆、綠豆、豇豆、蠶豆、豌豆、香菇、海帶、紫菜、花生、幹貝、蝦米等,低鉀性周期性麻痹可選食咖喱牛肉湯、紫菜蝦米湯、蘑菇豆腐湯等,而高鉀性周期性麻痹應少食上述食物。

忌飲烈性酒、忌吃高糖飲食。

以下食療方可供選用:

(1)蓮子豬肚:豬肚1個,蓮實(去芯)40粒,麻油、鹽、蔥、薑、蒜少許。將水發蓮實裝入洗凈的豬肚,用線縫合後,放入盒內,將盒放入鍋內隔水燉熟,撈出晾涼。將豬肚切成細絲與蓮實一起放入盤內,加麻油、鹽、蔥、薑、蒜拌勻後食用。蓮子是含鉀豐富的食物,適宜於低鉀性周期性麻痹。

(2)花椒60克,加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用佈蓋上,放屋外高處,次日清晨取回,冷服,蓋被出汗,癥狀即減輕。

(3)鱔魚500克,黃酒適量,將鱔魚切絲略炒,入黃酒、蔥薑、食鹽,佐餐。

(4)生薑60克,陳醋100毫升,煎湯洗患處。

(三)藥物調養法

1.常用驗方

(1)黨參12克,熟地3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炒白術10克,茯苓30克,五味子10克,黃連6克,丹參30克,懷牛膝15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兩次溫服。適用於肢體酸軟,麻木無力,口渴多汗,大便稀溏的病人。

(2)川牛膝15克,炒杜仲12克,鎖陽12克,熟地黃30克,當歸12克,龜板30克,鹿角膠10克,黨參15克,炒白術12克,制附子10克,何首烏12克,木瓜12克,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溫服。適用於肢體酸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的患者。

2.中成藥方

(1)人參養榮丸,或人參歸脾丸,或十全大補丸,每次1丸,每日服3次。適於乏力氣短,或便稀溏者。

(2)健步虎潛丸,每服6克,日服2次,適於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者。

(四)針灸調養法

取穴以大椎、肩井、肩俞、極泉、曲池、手三裡、合谷、環跳、足三裡、太沖為主,根據患肢情況選用,同時可輔以他穴,如兼腰膝酸軟者,加太溪、腎俞;周身無力者,加中脘、陰陵泉。毫針刺用平補平瀉,極泉以提插手法為主,使觸電樣針感傳至手指,環跳應使觸電樣針感沿經下傳至足。合谷應采用向二間方向、魚際方向、腕部方向行多向刺法。

(五)推拿調養法

(1)患者坐位,醫者以雙手拇指點按脾俞、胃俞、大杼。

(2)醫者一手握患者腕部,另一手拇指與餘四指對合成鉗狀著力於患者手臂內側,自腋下順序下行揉拿至腕,往返3~5次,最後點按內關、曲池、肩髃、合谷,每穴約1分鐘。

(3)患者仰臥位,醫者以左手掌根、大魚際側及餘四指指腹,自鳩尾、巨闕至幽門、期門,推而運之為推脾,交至右手餘四指指腹及小魚際循胃脘呈勾形運而抹之為運胃,此法即稱為推脾運胃法。手法要著力深沉,均勻和緩,持續連貫,推而不滯,運而不浮,切勿擠壓叩按、忽浮忽沉。

(4)醫者以雙手拇指與餘四指對合,循下肢外側從上而下順序提而拿之,拇指應盡力與餘四指分開以增加提拿的范圍,往返3~5次。操作中切忌抓提,以免傷及皮表。最後點按足三裡、三陰交、陽陵泉、懸鐘,每穴約1分鐘。

(5)患者俯臥位,點按環跳穴,約1~2分鐘。

(六)氣功調養法

站立,以背正靠墻,伸展兩腳和腳趾,兩手自然下垂,呼吸勻細深長,息心靜慮,排除雜念。年老體弱者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意念引起,從頭頂緩慢下行,經鵲橋,過重樓,達下丹田,分兩支沿大腿至足背,達足趾,直至湧泉。反復引氣21次,至如有氣感為止。休息片刻,即可收功,一般早晚各練1次。

《自我調養巧治病》